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的姑娘们在生产线上努力工作。
少数民族员工在工厂快乐生活,心怀感恩。他们共同拿着的卡片上,写着“爸爸妈妈你们好,我们在淮北很好很快乐”。
工作之余,各族员工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
“自从来到蓬达食品公司上班,我每月能拿三四千元的工资,多的时候能拿到五六千元,生活有了希望,回到家走路都能挺起胸膛了!”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蓬达食品公司包装线车间内,新疆籍少数民族员工米尔古丽高兴地说。
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经济欠发达的新疆,尤其是深度贫困的南疆四地州,就业机会少、增收难是摆在各族群众脱贫路上的最大难题。近年来,各援疆省市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为各族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脱贫致富铺平道路。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在对口援疆扶贫项目中,陆续安排数批从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等地前来的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走进淮北华孚、亚太日化、蓬达食品公司等企业就业。
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员工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在当地党委政府指导下,企业组织各族员工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在生产生活中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平日与来自全国各地工友的交流,新疆籍务工人员普遍提高了普通话水平,劳动技能也随之提高。
同时,企业还定期组织召开少数民族员工座谈会,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组织歌舞晚会,在丰富了大家业余生活的同时,为各族员工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一系列用心用情用力的工作举措,让这些离家千里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员工能快乐工作、快乐生活,逐渐实现从农民到现代化企业员工的转变。
2018年以来,淮北市共有200余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员工用他们勤劳的汗水,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干劲也越来越足,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