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日喀则白朗:大棚里长出“金叶子”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20-09-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大棚里,暖意逼人,瓜果飘香。“一亩大棚种植1000株美早樱桃树,两三年后每株可以挂果10斤,每斤市价约为80元。按此计算,这个总面积6亩的大棚每年可以创收480万元。”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委书记陈昊介绍。

    今天的白朗,已是西藏远近闻名的“高原粮仓”和果蔬基地。在当地干部群众拼搏奋斗和山东省对口援藏的大力支持下,白朗的现代蔬菜产业从无到有,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撑。

    位于年楚河畔的白朗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全县5万人口中,农牧民占到93.4%。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曾经深深困扰着白朗。曾经的白朗,既不生产蔬菜,也不怎么消费蔬菜。

    2000年前后,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第一次发现白朗种植果蔬的优势条件——虽然地处高原,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果蔬生产具有潜在优势。于是,山东援藏干部开始在白朗引入大棚种植蔬菜,这才改变了白朗基本不生产蔬菜的历史。

    不过,如今的“金叶子”,在曾经是无人问津的“草叶子”。多年前,白朗的许多百姓只认得萝卜、土豆和白菜。别的菜从四川、甘肃等地一路跋山涉水过来,价格也贵得离谱。白朗人常常会把黄瓜切片煮上一锅,尝上一口黄瓜汤。对于绿叶蔬菜,白朗百姓也有疑惑——“绿叶就是草,这不是牲畜吃的吗?”

    于是,白朗县从干部群众入手,鼓励大家吃绿叶蔬菜,潜移默化多年,慢慢改变了白朗群众的饮食习惯,蔬菜成功登上群众的餐桌。

    从产蔬菜到蔬菜产业,白朗县走了许多年。2016年起,白朗县不满足于蔬菜生产,更力图打造蔬菜产业。县委负责人找到当时援藏的山东济南援藏干部,希望山东农科院专家给白朗制定产业规划。经调研,白朗县制定了十三五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和蔬菜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

    日喀则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负责人孟德利是白朗蔬菜产业发展的见证者。来自山东寿光的孟德利带着一批工人来到日喀则,这些搞大棚种植的“能手”傻了眼: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工人干了没几天就叫嚷着要回去。

    “要死我先死!”面对工人的群情涌动,孟德利一句话掷地有声。

    一直在各地搭建大棚的老兄弟们看着孟德利的坚决不吭声了。他们默默地继续工作,一座座现代大棚拔地而起。几年下来,孟德利的博览园已经建成高效玻璃温室8个,现代温室大棚128个,年产绿色果蔬2000万斤以上,产值超过5000万。

    绿巢铸就,凤凰自来。宗吉是土生土长的白朗人,因为家乡经济发展落后,她一度前往外地谋生。2017年回乡看父母时,宗吉发现家乡兴起了一座座现代化大棚。这让曾在外打拼的她惊喜不已,经过现场观摩,她毅然决定带着她在甘肃丈夫回到白朗,在白朗种植蔬菜。如今,宗吉和丈夫都在大棚工作,月收入已经超过万元。

    西葫芦、西瓜、西红柿……看着负责管理的大棚里,枝头上缀满沉甸甸果蔬,宗吉心里也有沉甸甸的幸福。

    孟德利种下的不只是蔬菜,还有对未来的希望。藏族姑娘潘多进入博览园工作已经有三年多,从普通工人到展厅负责人,潘多见证了大棚的发展。每天早上八点多来到大棚,除草、剪枝和观察,潘多的种植技术也不断萌芽、发展和成熟。小时候的潘多很少吃到蔬菜,但经历了蔬菜朝夕相处的三年,她已经对蔬菜种植养成兴趣,也充满信心。

    “好好学习种植技术,将来自己经营一个大棚。”潘多笑容灿烂,溢满阳光。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