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荔枝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的广袤土地上,佛子镇大芦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谐的民族关系、蓬勃的产业发展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和美村寨建设的典范。
“在和美村寨建设行动等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大芦村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实施,各族村民在文化交融、经济协作、情感共鸣中,共同绘就一幅充满诗意的和谐画卷。”大芦村党支部书记劳忠健说。
古韵悠长,文化为魂:在文化传承中增强共同体意识
走进大芦村,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落保存完好,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尽显古朴典雅之美。
然而,真正让大芦村声名远扬的,是那些镌刻在门楣之上、镶嵌于墙壁之中的305副古楹联。这些楹联不仅是村民们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村规民约。
荔枝丰收季,大芦村村民在荔枝树下直播销售。大芦村供图
“我们大芦村的楹联,每一副都有它的故事。”村里的老教师劳德爱自豪地说,“这些楹联涵盖了修身、持家、创业、报国等主题,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美化了我们的家园,更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
在大芦村,楹联文化不仅仅是孩子启蒙认字的知识载体,更是融入村民生活的为人处世法则。村里的孩子们从小就在长辈的教导下学习楹联,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村里的楹联书法大赛等活动,让村民们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村小学通过组织楹联诵读、编排《古联春色》舞蹈节目,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古楹联的魅力,激发了青少年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大芦村经常性开展与楹联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各族游客和当地群众共同参与楹联书法大赛、文化演出等活动,通过书写和诵读楹联,让各族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交往交流交融,厚植“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大芦村的楹联文化,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村民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里,文化是纽带、是桥梁,让村民们在传承中凝聚力量,共同守护这片古老的土地。
产业兴旺,发展为要:在共同富裕中凝聚力量
近年来,大芦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大量游客前来大芦村观光旅游。古宅参观、楹联文化体验、民俗表演、乡村美食品尝等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们在品读文化底蕴、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相交共融。
“去年我们累计投入了170多万元,将旧市场改造成了旅游产品展销中心,村里的特色产品有了集中销售的渠道,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劳忠健介绍道。
当前,在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下,200多名青壮年选择留在本地就业创业,开设经营的农家乐、文创店、小商店20多家,种植柑橘300多亩、荔枝600多亩,优良的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口碑,村民的钱袋子也跟着鼓了起来。
“以前总觉得家乡落后,过完年就往广东跑,现在才发现,乡愁才是最珍贵的资源。”村民劳最军说。他曾外出务工近10年,如今在村里靠着经营蔬果店,每年收入三四万元,过上了安稳而幸福的日子。
互嵌融合,共生共荣:在团结奋斗中共创美好
“风调雨顺好年景,五谷丰登喜洋洋……”每年秋收后,游客与村民欢聚在大芦村,欣赏着“跳岭头、庆丰收”民俗文化表演。不仅是岭头节,每年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大芦村都会举办节庆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共庆共乐。
“节日的交流,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也更加团结。”劳忠健介绍,近年来,大芦村坚持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心聚魂,让各族群众在思想共融、情感互动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生态果园里,村民们一起劳作,分享种植经验;在旅游项目中,村民们积极参与,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大芦村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一同向着美好未来团结奋进。
“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嫁到大芦村已有20多年的江远兰说。
大芦村的互嵌融合,让这个古村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这里,各族群众经济相依、文化互鉴、情感相融,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奏响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