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庙会上的“古典”音乐
来源:中国民族报 巫宇军 发布日期:2020-09-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庙会上的“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团。 通海文化馆供图

白龙寺大门的“妙善女子洞经”牌匾。巫宇军摄

“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团与通海洞经古乐团合作演出。通海文化馆供图

  云南玉溪市通海县通海洞经音乐相传有600多年历史,萌芽于元,创立于明朝初年,兴盛于明末至清朝。到清咸丰、同治年间,在云南已活跃着许多洞经古乐班社。1943年,18位发誓终身不嫁的修贞女子成立了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会,她们将洞经谈演活动带到民间礼佛活动中,曾一度引起轰动。2008年,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目前,通海存在两种类型的洞经团体,“妙善学”是其中一种,另一种以通海洞经古乐团为代表,这两个古乐团隐含着通海洞经发展的两条脉络:“儒学礼乐”传统与“庙会法事”传统。

  通海洞经古乐团:“儒学礼乐”传统

  历史上,通海洞经谈演者一般是文人学士、官宦士绅及商家子弟。自元代兴建文庙后,学儒之风日渐兴起,祭孔礼乐日臻完善。《续修通海县志》载:“科田连绵、人文蔚起,硕学宏儒、忠良循吏接踵而生,贡廪生员更难计数。”他们崇尚孔孟儒学,沿周公制,以礼作乐。《大洞仙经》崇祀文昌梓潼帝君,其主宰着天下文化教育和官员仕途晋升“大权”,故而,凡科举文人及官宦士绅都非常崇敬他,形成洞经谈演者以儒家学派为主的状况,这就是通海洞经属儒学之说的由来。

  通海洞经古乐团奉持明朝葛中选的音乐理念和思想追求。葛中选,号淡渊,现通海河西人,官至苑马寺正卿,因明万历年间完成了专论音韵和音乐理论的《泰律》一书而被称为“大音韵学家”和“乐理学家”。“明万历四十六年……状元焦竑特为《泰律》作序,称之为‘千载之一奇也!’”“崇祯初,大学士金声奉旨专程来云南河西请先生还朝……还在河西葛氏宗祠中挥毫写下‘绝学名儒之邦’的大字匾额。”

  《泰律》取《易经》中的六十四卦,以阴阳推理,对春秋时的师旷之说,汉代的上林乐府,魏晋南北朝时期龟兹、天竺的佛乐,唐代梨园教坊音乐和宋元小唱都作了系统的研究。按中国古代十二音律(黄钟、大吕等)衍生出二十四律,追衍为六十四律。之后,又通过中国古代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黄钟之宫(音)中,研究出古箫笛音孔的三寸九分加五的音乐理论。该书不仅对发声、乐音的产生及乐音如何形成为有情感色彩的雅乐与俗乐作了系统推演,还论述了古代各种器乐的演奏方法及演奏的音声效果,对祭孔乐舞也进行了详述。

  葛中选的音乐宗旨是坚持清商之音、坚持孔夫子提倡的音乐。葛中选组建了通海第一个洞经会社——雅乐社。雅乐社通过广泛收集流传在通海河西民间的古乐曲,经过精选、改编出一批适宜谈诵演唱《大洞仙经》的曲调,最后才形成较为完整的通海洞经古乐。通海洞经古乐,是在参与各种节庆及庙会的祭祀谈演活动中渐次发展兴盛起来的。此后,清康熙时期的“朝山会”,雍正时期的“庆九会”,乾隆年间的“桂香会”,嘉庆、道光以后的“五圣会”“雅集社”“桂香会”“振文学”“崇文学”“兴文学”“正文学”,民国初年的“同文会”“香山会”等洞经会社也秉承雅乐社的传统。会首多由出身进士、举人的在任或退隐官员担任。参加会社的人员主要是官宦乡绅、文人雅士和知文识墨的商家子弟。

  通海洞经古乐团团长李景泰认为,葛中选的创举正是通海洞经音乐风格与众不同的根本原因,也是今天通海洞经古乐团追求的理想。

  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会:“庙会法事”传统

  通海洞经发展的另一条脉络是民间庙会及佛事、道场等斋醮科仪传统,这一传统比儒学礼乐传统时间更久。

  通海的庙会很多,各村寨都有形式不同、各具特色的庙会。正月初一到初十“太平斋(会)”(河西),正月初六至初八“迎冷神”(通海),正月十六至廿六“大佛会”(四街),二月初二至初七“龙抬头(会)”(九街大兴村),三月初十至二十“三义会”(议邑),四月初八“浴佛会”(河西、通海),四月十三至十七“财神会”(通海、河西)等等。这些庙会的开场和尾场都要请洞经班会演奏。

  通海作为滇南佛教、道教圣地,古刹名寺遍布全县,皈依居士、修贞常斋蔚成风气,遍及全县乡村。在盛大的祭典活动以及频繁的民间庙会社火中,民众中的佛门居士、修贞女子等学习洞经、谈演洞经现象非常普遍。

  “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团正是这类洞经团体的代表和此传统的继承者。“妙善学”成立之初虽然曾向儒学礼乐传统的洞经会社学习音乐,但礼佛却是其本质和目的,而非以儒学礼乐为旨归。不过在某些活动中,“妙善学”和“通海洞经古乐团”也会同台演出。

  在通海秀山普济寺的一场法事中,住持领着15位老年女性信众,虽无管弦,却也钟、磬、鼓、板、铃齐备,声腔抑扬,行止娴熟,显然习练有素。

  “妙善学”将洞经谈演活动带到民间礼佛活动中,而她们的洞经活动在民间被看作行善积德的佛事活动。她们被佛教信徒视为同道知音,奉为劝善使者。

  “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团的活动多在秀山的宫观庙宇举办,山上白龙寺门前立了一块牌子,上书“妙善女子洞经”,这是“妙善学”的固定活动场所。

  上世纪40年代,张家熊、张云涛教习女班洞经,组建了“妙善学”,成立时有18人,皆信奉观音(妙善)。1947年,“妙善学”在秀山三元宫举办了三天的洞经谈演后,便开始了独立的设坛作会。张家熊是“五圣会”会首,张云涛是“桂香会”会员,她们教授“妙善学”学习唢呐、胡琴、三弦、笛子及各种打击乐器和谈演礼仪。“妙善学”掌握的曲目有:小开门、阴阳调、鹧鸪天、叠落金钱、双七星、古歌记、元始、一江风、锁南枝、甘州歌接祝皇天、丹凤、云谈夹叠落、北调、蓬莱宫、新荷叶(碧桃)接雀踏枝、小开门接扮妆台、步步娇、半江云、云谈、茶供养、七星丹、香赞、寂寂至、楚天遥、月儿高、沙落雁、满堂红、仙家乐、浪淘沙、河南雁、老阳调(雁落平沙)、扮妆台、将军令、小桃红、得胜令、四平腔(五称圣号)、阴阳忏等39首,这些乐曲占通海48首洞经曲目的大多数。

  “妙善学”谈演完整,程序齐全,赞偈咒忏原汁原味。如今,“妙善学”是云南省保留洞经谈演程序和内容最完整的一家。

  “妙善学”自1981年恢复活动以来,谈经演奏从未间断,先后应邀前往新平、易门、华宁、蒙自、弥勒、大理、安宁、晋宁、个旧等地谈演洞经,广受欢迎。2001年10月,“妙善学”女子洞经受邀进京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引起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2002年,“妙善学”应邀赴大理参加“中国·大理洞经古乐邀清赛”,荣获一等奖。同年,“妙善学”成员林荣仙、王桂英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称号。

  (作者系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中国民族报》(2020年9月15日 07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