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高峰村:为生态“让路” 向幸福“转移”
来源: 涂超华 周慧敏 发布日期:2020-12-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高峰村村民胡紫紫(左)、符冰学在村边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劳作。 郭程摄

 搬迁之前,位于大山深处的高峰村。郭程摄

   载着锅碗瓢盆,骑着摩托车在山路上骑行了3个多小时到达安置新村的那一刹那,35岁的高峰村村民符永政“激动得想哭”。尽管之前他和村民们多次来此探访,但正式搬家落户还是让他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安置新村里,59栋两层小楼错落有致,红柱白墙透露出黎族风情。高峰村全部118户496位村民将在12月底前陆续迁出深山,在这里开启新的生活。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高峰村,隐没在连绵群山里,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核心区域。为对热带雨林实施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海南省启动对高峰村等涉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范围内村庄的搬迁。

   “村民生活在核心保护区里,生产生活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生态搬迁成了最好的选择。”高峰村村委会主任符志明说。

   搬出深山也是村民们的心愿和共识。高峰村距离白沙县城约62公里,全程山路弯多弯急、坡陡路窄,即使是最有经验的司机开车单程也得花上3个小时以上时间。南开乡扶贫中队负责人韦恩文说,交通不便造成了全村的贫困。2017年整村脱贫前,高峰村是海南省重点贫困村,全村118户人口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1户,村民除种植橡胶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大山的阻隔还造成了村民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等一系列问题。村里的孩子读完小学三年级就得下山上寄宿班,村民遇上个急病会让全家人抓狂。有一次,符永政的孩子半夜生病高烧不退,他和妻子冒着危险骑摩托车连夜下山带孩子看病。“夜里山上大雾弥漫,路的一边就是悬崖,每次回想起来都揪心后怕。”

   生态搬迁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部分。当地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以生态搬迁促进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

   政府在距离白沙县城3公里的地方选址为村民建设了安置小区,村里的每一户家庭可以得到一套两层共计115平方米的楼房。

   “每户除客厅之外还有4个房间,全部都已经装修好,大家只要购置家具家电就可以入住,比山上的瓦房好太多。”符志明说。

   安置小区里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不仅有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室,还建有篮球场和群众舞台。黎族群众有家家户户酿山兰酒的习惯,政府还专门为村民建了5间公用的酿酒间。

   “把大家搬出来只是工作的第一步,我们还要在尽量不改变村民长期以来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让大家能够安居乐业。”白沙县委书记刘蔚说。

   为此,白沙县通过把高峰村旧址的集体土地收回与海南农垦下属企业土地交换的方式,解决了村民搬迁下来没有土地的问题,每位村民都分到了10亩丰产的橡胶林。

   白沙还积极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与安置小区一墙之隔的地方,政府与农业科技企业合作建设了一个占地40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高峰新村的村民不仅可以在基地打工,村集体每年还可获得约18万元的分红。同时,当地还动员一家知名茶叶生产企业也把生产厂房建在了安置小区边上,为村民就业提供支持保障。

   “我可以去县城打工,妻子可以在食用菌基地干活。我们不用再为今后的生活犯愁,生态搬迁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新起点。”符永政说,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而几个月之后,高峰村旧址上的建筑和生产生活设施将被一一拆除,未来村庄旧址将和周边原始山林融为一体,为野生动植物腾挪出更多生存栖息的空间。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