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宝藏":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主权的历史物证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强光美 发布日期:2021-03-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资料图片

  "乾隆宝藏"是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铸造并流通于西藏地区的官方货币,其正面刻汉字"乾隆宝藏",背面刻唐古特字(即藏文)"乾隆宝藏"。这种呈汉藏合璧式样的宝藏钱,是清政府为解决与廓尔喀的经济纠纷及军事冲突而专门打造的,对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西藏与祖国内地唇齿相依及民族交融历史的物证。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清朝入主中原后,通过设置驻藏大臣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治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西藏没有政府统一发行的钱币,由于与毗邻的尼泊尔经济贸易往来密切,尼泊尔银钱大量在西藏地区流通。乾隆中期,廓尔喀王朝统一了尼泊尔,利用改铸新币,制造掺杂铜铁铅等的劣币、假币等手段,对西藏进行经济掠夺,由此引发一系列争端。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还借口"银钱之争",两次对西藏进行军事侵略与财物掠夺。

  面对廓尔喀的侵略,清政府进行了有理有力的反击。除了军事上先后击退廓尔喀侵略者外,乾隆等清朝统治者还意识到统一货币的重要性。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九月,清政府禁止双方往来通商,停止廓尔喀银钱在西藏的流通。乾隆帝在上谕中称,我国家中外一统,同轨同文,官铸制钱,通行无滞,区区藏地,何必转用外番币货?于是决定西藏也照内地之例,设局鼓铸官钱,由驻藏大臣督同员役监制。同时,晓谕西藏僧俗人众,将旧存廓尔喀钱销作银两,一律使用官钱。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十二月,大将军福康安条奏《酌定藏内鼓铸银钱章程》,指出"卫藏久隶版图,原应通行国宝",但西藏不产铜,且向外省采买不便,不如铸造藏族人民习惯的银钱较为方便。建议钱上正反两面分别用唐古特字铸"乾隆通宝"和"宝藏"字样。乾隆帝认为铸银钱的方案可行,但他指出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福康安等人呈进的钱模上只有唐古特字,而没有使用汉字,不符合朝廷的"同文规制"。于是乾隆亲自指授铸造汉藏合璧版"乾隆宝藏","以昭同文而符体制"。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宝藏局照此式样,开始鼓铸、发行"乾隆宝藏"。

  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官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一,统一西藏货币,实际上是宣示清政府对西藏的经济主权,进而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其二,"乾隆宝藏"的发行,扭转了西藏地区长期货币制度混乱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当地的贸易发展,维护经济利益。其三,"乾隆宝藏"在文字上为汉藏合璧。其中,藏文的使用体现了清政府对西藏历史文化的尊重;而汉字的使用,则是清朝统治者以发行官钱的形式,向民间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而宣扬朝廷"同文之治"的理念,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FRF-TP-18-066A1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