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向西 火车向东 ——冯娜诗集《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简评
来源:中国民族报 冯雷 发布日期:2021-05-0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作者:冯娜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骑马过河没有遇到冬的时候/小伙子的情歌里雀鸟起落的时候/塔里木就要沉入黄昏的时候——/白桦们齐齐望着/那些使不好猎枪的人

  ——冯娜诗集《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

 

  《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是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得主、白族诗人冯娜的新诗集。诗集一百多首诗中,绝大部分是2016年以来的新作,其中既有多民族聚居区经验的诗性言说,也有个人内心絮语的深邃表达。这部诗集不仅呈现了冯娜诗歌的丰富性,更体现了她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

  冯娜出生在云南一个以藏族居多的多民族聚居区,童年和少年时期一直生活在云南。对于冯娜来讲,云南以及云南所处的西南地区不只意味着家乡,还意味着诗心腾飞的地方,正如她在《在生命里》写道:“往西去  我的姓氏有了确切的色泽”“往西去/我窥探一株植物的奥秘  一个女人的灵魂”“——往西去  让它们擦身  并互相交还”。可以说冯娜的心一直是朝向西南的,只有“往西去”回到故乡,诗人才能更加真切地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而诗歌《流水向东》则体现了那种返回“蓝阴阴的山脊”时的轻松、欢快,“我们把山峦还给大地/把豹子还给深山/再把无端的爱和怨还给菩萨”。在诗中,诗人想象自己如鸟儿、如流水一样轻快地穿行在山岭之中,这种卸下所有负担的轻松感会让人想起《翡冷翠山居闲话》中全身心融入自然中的徐志摩。不同的是,翡冷翠之于徐志摩是他乡,西南的山山水水之于冯娜则是故乡。或许冯娜就如同远嫁的女儿一样,无论离开多久多远,都常常向西南投以留恋的一瞥。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曾说,一个诗人超过25岁之后,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意识,他的意思是指诗人不能一直凭借天分和才情来创作,而必须要对创作本身有所思考。在笔者看来,冯娜一直是一位极具“问题意识”的诗人,她似乎早早就体会到了创作的不易。《垂钓》写的是自己陪父亲钓鱼,但她真正的意思恐怕是说写诗也如同等待鱼儿上钩一样——“我还没见过一首诗腾起巨浪/它的尾鳍,如何用汉语写就”。在《一首诗》里,她则更明确地感慨“一遍遍,我在艰深的汉字中试图等待”。甚至她有时觉得并非所有的读者都能理解她的表达,在《诗歌献给谁人》中,她便写道:“一个读诗的人,误会着写作者的心意/他们在各自的黑暗中,摸索着世界的开关。”显然,雄奇的自然山水并不是冯娜关注的全部,因而无论对于生活还是诗歌来说,云南都只是冯娜的始发站。

  “一页被火车带走了  发出轰隆隆的回声/一页在日光里变质/我只是路过你  这是不再可以言说的日记”,这是冯娜《火车向东》里的诗句。无论就冯娜的生活轨迹还是创作轨迹而言,“火车向东”似乎都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而且它和前面提到的“生命向西”恰好构成一个有趣的对比。在生活中,冯娜告别了心心念念的云南,一路向东在广州扎下了根。在创作上,冯娜不断拓宽题材领域,提升审美能力,用她自己的话讲,不断提高诗歌的“饱和度”。如果说“生命向西”揭示了冯娜创作的缘起与根脉,那么“火车向东”则提示了冯娜诗歌的变化与延展。把这两个奇妙的半圆合在一起,才是冯娜诗歌创作的完整图景。

  冯娜这些年在国内走了不少地方,还曾在北京等地生活了不短的时间,诗集《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更透露出她的脚步早已迈出了国门,特拉法加广场(《鸽子》)、塞尔维亚的山顶(《我在你的旅行之间》)、蒙马特高地(《爱墙》)等都曾留下她的身影。在外生活、旅行的经验对写诗意味着什么呢?冯娜说游历的意义在于“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和不能”。

  和冯娜那些反映多民族聚居区经验的诗类似,她在这些游历得来的作品中,其实也不太专注于风景、掌故,而是对旅途中的游客、对自己在不同时空中的切换更感兴趣。甚或在冯娜看来,漫长的时间也是“遥远的旅途”,而且形式更为丰富,在《时间旅行者》中,她就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旅途中遇到他人、遇到自己,慨叹过去、慨叹未来,冯娜的这些游历诗、行旅诗可以当作成长小说的若干片段来看,它们表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轨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冯娜的诗里还有许许多多的植物,诸如《芒果树》《经过楠木林》《橙子》《荷塘》《杏树》《香椿树》《沙漠植物展馆》《夜逢香雪梅》等所涉及的,简直不可胜数。这些姿态各异的草木绝对是冯娜创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形中为她的诗歌平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这些无言的精灵当然并不只是作为普通景观出现的,而是与冯娜的自我觉识联系在一起。“每一株杏树体内都点着一盏灯/……/杏花开的时候,我知道自己还拥有一把火柴”,在这首《杏树》里,“杏树”与“我”显然是彼此呼应的。在冯娜的笔下,每一种细密的感受似乎都与一株独特的植物相对应,而反过来,作品中多姿多彩的根须和枝叶也正是冯娜追踪、叩问自己内心的一种独特方式。

  从冯娜的创作来看,她活用了多民族聚居区的经验资源,为个人化的表达提供了许多新的角度和方式。就此而言,冯娜的创作为诗歌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