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去往丽江
来源: 叶梅 发布日期:2021-10-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要说丽江最引人入胜的,便是跟随人的脚步而弯曲流动的水。那水自雪山流下,冰凉洁净,清清地顺着石渠绕来绕去。在丽江古城、城郊的束河古镇,还有白沙古镇,都可见到这样清清的泉水。一群群鱼儿在水里游动着,青鱼、红鱼,各种颜色。水的秀丽,衬得鱼儿格外俊美,它们苗条地扭动着身子,也不胆怯人的走近。

  因为这水,丽江无处不流动着灵性。穿着“披星戴月”背褂的纳西族姑娘,在水一方,使劲地唱着歌,皮肤黑黑的脸上笑出两弯酒窝,希望客人们走进她的酒吧。那清脆嘹亮的歌声在人头攒动的小街上此起彼伏,听得人不喝酒也醉了。

  “披星戴月”是纳西族女性传统服饰的特色,即右衽大襟衣,宽腰大袖,外套紫色坎肩,腰系深色多褶围裙,背披羊皮去毛的披肩。披肩上缀有七个皮质小圆牌和两个大圆牌,象征星月;披肩两角钉上白布带,劳作时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纳西族妇女吃苦耐劳,起早贪黑,把星星月亮绣在披肩上,意味着“星星月亮永长生,白天黑夜干活忙”。

  历史悠久的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是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也是我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之一。丽江古城的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闻名遐迩。哪怕路途遥远,丽江都是中国最热闹的旅游点之一,吸引人的雪山、泉水、四方街、木王府、东巴宫、白沙壁画等等,数不胜数,怨不得人流如潮,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的,各种打扮,使人眼花缭乱。

  对于丽江的喧闹,一位当地朋友说,相比之下,他更念叨他的家乡白沙镇,说那里还保持着原生态,拉了我们一道去看。

  路上经过抗战时期美国陈纳德将军的空军部队飞起飞落的机场,起飞坪上的小草浅浅的,而另一侧靠着山脚下,却有一层层青绿铺染着,像是给玉龙雪山系上了一条绿绸裙。当地这位朋友说他小时候,山那边的树木更高大茂盛,遮天蔽日,梨子多得打不过来。可我们现在看去,顶多也就是些跟人一般高的荆条,便疑惑,是因为人长大了?还是树变小了?

  白沙镇不及丽江城郊的束河古镇那么大,也显得朴素很多。早饭之后的时光,一些男子围在街旁下棋,阳光照在他们头上,邻近染坊的蜡染布或淡红、或淡绿,在一旁轻轻飘动。朋友说那位正举着一颗棋子的白发老人就是他舅舅,而隔着不远处就是他弟弟家。

  他弟弟家有一个不小的院子,看上去是在开农家乐,院里摆放着石磨、簸箕,三间木板房,板壁上挂着一串串红辣椒、玉米棒子和大蒜,五颜六色的,主人把院子装饰得风味十足。还有两幅一人多高、色彩艳丽的东巴彩画,一幅搁在当院,一幅挂在正屋窗下,吸引着人的目光。

  朋友的弟弟和他一样,也在外面当过兵,见过世面,会一些吹拉弹唱。不时有路过的外国人走进院子,好奇地东张西望,主人会请他们坐下,喝茶聊天,一起唱歌。一个小本上记着一位外国游客留下的几行诗:

  非常好的小院,

  非常好的食物,

  非常好的主人,

  非常好的歌声。

  我们看得都笑了,说应该加一句,“非常好的心情”。透过这首小诗,我们仿佛看到那个外国朋友乐不可支的样子,他在这里做客一定高兴坏了。

  白沙这个地方,从前就没少来过外国人,那位让全世界都知道香巴拉的美国人约瑟夫·洛克就曾住在玉龙雪山脚下,多次到白沙镇买盐巴和食品。这位美籍奥地利人,曾于20世纪初以撰稿人、探险家的身份六次来到中国,在云南滇缅边境等地考察。之后,他的后半生几乎全部围绕着云南丽江和纳西文化进行考察研究。他撰写的文章和拍摄的图片,激发了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创作灵感,因此创作了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向全世界揭开了香格里拉的美丽面纱。20世纪50年代,病重在身的洛克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会重返丽江完成我的工作。我宁愿死在那风景优美的山上,也不愿孤独地待在四面白壁的病房里,等待上帝的召唤。”

  热爱丽江的人,有许多来自遥远的地方。而那些“披星戴月”的丽江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在他们辛勤的装点下,天下人都愿意一次次去往丽江。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