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让古籍文献“活起来”——记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夏吾李加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王茜婷 张丽苹 发布日期:2021-12-0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夏吾李加,博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近20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原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四川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10余项。获得四川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民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天府万人计划等。

 

夏吾李加(右)在查看藏文古籍。 西南民族大学供图

 

  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古籍文献,是珍贵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

  多年来,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夏吾李加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深入研究藏文古籍,开展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

  藏文古籍涉及哲学、文学、医学等多门学科,夏吾李加从中挖掘了大量有关维护国家统一、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让藏文古籍文献“活起来”。

 

  扎根一线 研究、保护双轨并行

  平均海拔4200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素有“三江之源”“中华水塔”“高原通衢”等美誉,这里曾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亦是沟通汉藏文明的重要地区。

  壮美的山河、雄美的史诗、优美的歌舞,塑造了瑰丽多姿、生机盎然的玉树文化。举世闻名的《格萨尔》史诗,在这里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2010年4月14日,玉树州首府玉树市发生多次地震,最高震级达里氏7.1级。强烈的地震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让许多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玉树州杂多县牧民图登君乃,是青海省著名的说唱艺人,他能滔滔不绝地说唱180部《格萨尔》史诗。地震发生的前几天,图登君乃正在录制《格萨尔》,录音工作还没有收尾,无情的地震却夺走了他的生命。

  对于文物来说,拖延一天就可能增加一分破坏。彼时,还在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工作的夏吾李加,迅速把目光聚焦到玉树的文献遗产保护上。当年7月,他率课题组赶赴玉树,历时近1个月,走访了玉树市周边3个县的村镇,听取相关人员对文献整理保护的意见。此后每一年,课题组都会前往玉树州进行实地考察。

  七年时间,3.7万公里的路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夏吾李加研究团队最终出版《玉树地区藏文文献遗产整理保护初探》一书。这部42万字的学术著作,较为全面地评估了玉树地震中文献遗产受灾与文献传承人伤亡的情况,提出9项文献保护任务和整理措施,为灾后文化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部编目整理与保护调研同步、具有玉树地区藏文古籍检索功能的工具书,是当地藏文古籍文献的重要著作。

  互融共通 让古籍充满温度与活力

  带领学生挖掘、整理、宣传古籍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是夏吾李加一直以来坚持的事业。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给本科生开设的《藏文典籍与文化》选修课上,夏吾李加从中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无我”,讲到革命文化视野下的“无我”,再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无我”的新时代表达,他用简单明了的链条梳理文献脉络,引人深思,吸引了大量学生前来学习。

  “老师上课时,会结合民族理论与政策来解析民族关系,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到《康藏历史文化》这门课,毕业一年的索郎当州说。

  成都历来是连接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历史渊源和现实状况,造就了西南民族大学藏学研究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就包括因明学理路贯穿始终的藏族传统大小五明学科体系。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印度因明、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的不同阶段和形态。自历史上的吐蕃时代起,一代代的学者翻译、校注、阐释了大量来自古代南亚的梵文因明学论典。

  《塞氏·摄类学》是古代南亚因明学在青藏高原上实现本土化的典范。藏族学者结合自身体会,总结印度因明学的成果被称为摄类学。“历史上的先哲们备尝艰辛、孜孜以求,为我们铺就了互学互鉴互补的文化交流桥梁。”夏吾李加说。

  肩负着因明学本土化、时代化的使命,夏吾李加融合传统的辩论、推理、演绎体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摄类学27项义理,为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了条件。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夏吾李加撰写出80余万字的结项成果——《塞氏·摄类学》翻译与研究,也由此荣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和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

  规划先行 伴学生一路成长

  藏文古籍庞杂,刚入门的学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拿出成果。夏吾李加要求学生秉承严谨、踏实、持之以恒的科研态度。

  为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夏吾李加编制了一册文献著录表,把20余类文献年代、作者、摘要等做了详细编排,用于整理收集到的文献信息。

  除了提早规划毕业去向,对学生论文研究的选题方向和每学期的论文计划,夏吾李加也严格要求。从选题方向的确认,到进度的跟踪,他及时与学生交流反馈。此外,他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论文,以此培养学术思维、提高学术能力。

  从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开始,一封封邮件就在师生间往来。为了让学生清楚看到自己的问题在哪,夏吾李加以批注的形式给学生反馈。研究生尕德草第一次提交开题报告后,深夜两点多收到导师夏吾李加的邮件。“我记得很清楚,56条批注。”尕德草说,“我的开题报告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了五次,才算过关。”

  看到学生优秀的论文,夏吾李加总会第一时间推荐给学术期刊。“研一入学,老师就开始训练我们研究问题的能力。”今年毕业的学生索南多杰说。

  坚持每周召集学生举行师生交流会,让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夏吾李加一直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学生们都说,老师在学术上对我们严格要求,但生活中对我们很好,时常张罗着跟大家一起吃饭。

  培养研究能力,夏吾李加从学生入校就开始紧抓;家国情怀等人文教育,他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藏文典籍中的奥义、谜团……未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破解。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更多的人体会古籍的魅力。”夏吾李加说。

 

 

 

(编辑:王春雨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