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时节青藏高原兴起“射箭热”
来源:新华社 陈凯 骆晓飞 周盛盛 发布日期:2021-12-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晌午时分,木场村初雪未消。阳光透过宽敞明亮的玻璃窗,洒在藏族大叔吉尕桑尼玛的脸上。擦拭箭筒、组装弓箭,一切准备就绪,他推门向院子走去。

  67岁的吉尕桑尼玛并不是专业的射箭运动员,而是木场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对他来说,拉弓射箭是他平日里最大的爱好。

  木场村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回族乡,现有农户154户,是一个藏汉混居的偏僻小村。作为藏族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射箭运动在当地颇为流行。

  驱车行驶在古城乡,每过几里地,就能看到一处射箭场。在与木场村相邻的且尔甫村,一场小型的射箭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十来个年轻小伙围在靶场,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靶场上呐喊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射箭在我们这里非常流行。每年的年中和年尾,村里都会举办几场射箭比赛,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都会赶来参加,好不热闹!”吉尕桑尼玛说。

  宽敞平整的院子被吉尕桑尼玛拾掇得一尘不染。院墙上的白色瓷砖被阳光照得泛着金光,院子外的羊圈里,几只小羊“咩咩”地叫得正欢。

  吉尕桑尼玛手握弓箭来到门前的台阶上,熟练地掏出定制的箭头,正要拿起弓,又转头返回屋里。

  再出来,这位藏族老汉的头上换上了一顶深褐色、插着一支漂亮羽毛的圆帽。“这是儿子从西藏给我买的,平时都压在箱底,只有射箭的时候才舍得戴!”吉尕桑尼玛说。

  吉尕桑尼玛站在台阶上,左手拾起弓,右手插上一支箭,身体侧立,眼睛瞄准前方的靶位,右手朝后拉满弦……

  受疫情影响,今年村里没有组织射箭比赛,吉尕桑尼玛只能自己在家自娱自乐。“射箭是我最大的爱好。时不时地自己比划几下,心里格外舒坦!”

  吉尕桑尼玛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神箭手”,从14岁开始,他就开始练习射箭。几十年的摸索和练习让他练就了一手好箭术。“每次村里举行射箭比赛,他的成绩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儿子吉尖参站在父亲身后,颇为自豪地说。

  直到现在,吉尕桑尼玛还清楚地记得拥有人生中第一把弓的喜悦之情。“当时我才14岁,父亲给我制作了一把牛角弓。那天我换上了一身新衣服,弓箭在身上背了一天,晚上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在几年前,吉尕桑尼玛还是村里的一户贫困户,因为家里没有固定收入,他被纳入建档立卡户。

  现在,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吉尕桑尼玛入股了村里的集体养鸡场,自己也养起了猪和羊,儿子打工每月也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身上的钱包鼓了起来,吉尕桑尼玛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坦!”

  面对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地政府为乡里的每个村都修建了射箭场。现在,村民们手机上的“麻友群”变成了“箭友群”,大家纷纷走下麻将桌,走进了射箭场……

  就在去年,吉尕桑尼玛在政府的资助下,将家里的房子进行了翻修,儿子也刚刚买了轿车,家里的日子正越过越红火。

 

 

(编辑:王春雨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