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中国考古 展现文明画卷
来源: 顾亚奇 李民康 发布日期:2021-12-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中国考古大会》节目海报。资料图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百年或许并不久远,一如中国共产党创造人间奇迹,中国百年考古用一个又一个考古发现实证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连绵不绝,并在对过去百年的叩问中勾画出未来图景。

  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摄制,国内首档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自11月20日开播以来,引发观众热议与好评。节目活化展示中国考古事业的丰硕成果和最新发现,舒展开中华文明的恢弘长卷,带领观众穿越时光,领略中国大地上文化遗产的星光璀璨,感悟来自历史深处的智慧与启迪。

  考古与发掘:历史的求真

  考古学究竟是怎样的学科,考古的工作如何推行,以及考古的成果如何被淬炼、提取,从而汇入文明的矩阵、延展历史的时空?《中国考古大会》给出了一份可供参考的答卷。

  《中国考古大会》聚焦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陕西西安唐长安城遗址等12大考古遗址,邀请30多位考古专家和文化学者,次第踏上12大考古遗址,向观众讲好中国考古故事。

  从空间探秘与任务解锁,联结考古场景,复现历史图景,到用现代表现手法营造让人身临其境的氛围,日前已经播出的三期《中国考古大会》融传统元素与科技手法于一体,将考古学的特质巧妙地融汇在节目编排之中,全方位地向观众展现了考古魅力。探秘空间、专家解读、舞蹈演绎、实景纪录、全息影像……丰富多彩的元素与表现形式,在带给观众视听盛宴的同时,也生动地表明:考古工作伴随着艰辛、热爱、执着与收获。

  走进良渚遗址,考古专家从出土的一个小小的玉琮,推演到一个礼制国家的建构,从一捧土壤的性质,复原一个民族的生养作息与起居特点;走进周口店遗址,考古专家从细节窥见“山顶洞人”的生活日常及漫长的人类演化史……考古学的进程正是在这样的假设推演之中往前推进,我们的历史也正是在这样的碎片拼接中被一步步完善与充实。然而,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源于考古工作对实践与实证的基础性要求。挖凿之间,皆是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偶得出之于实证,推断也必须依凭于现实。

  在第一期节目中,专家团队复原反山墓地考古现场的面貌,将文物出土的场景搬移到舞台之上,定格大小器具的出土瞬间,力求细节的准确还原,充分展现了考古学的严谨品格。此外,节目还请来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展示出土玉琮的雕刻手法,以实际的操作演练向观众展示千年前的雕刻技法,既展现了当时的雕刻技艺,又契合了考古学从“发现”到“重现”的推导过程与学科特点。

  新时代的考古理应反映时代变化,展现时代特色与风貌。《中国考古大会》融考古元素与历史文化于一体,力求带给观众更丰富的视听体验与沉浸式的考古畅想,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在节目中,我们看到契合历史语境的歌舞编排,在曼妙的舞蹈演绎中倾听历史的回音,在富有趣味性的探寻中见证考古的发现成果。这是新时代考古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即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向更为广大的人群。

  寻根与追问:文化的归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考古的价值就在于找寻掩埋在土层之下的往日痕迹,寻回散落在中华大地上文明的吉光片羽,接续历史,使文明之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中国考古大会》以多维融合的创新手段,展示中华文明的广度与深度,追寻历史的长远,重现历史的足迹。这既是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文明之旅,亦是一段充满着关怀与体恤的人文之旅。

  在对过去的深挖中,考古还原历史的图卷,让我们从中探求历史的规律。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但这份足够让人敬畏的久远却并非不证自明。5000多年的历史实证,需要千万人的前赴后继和砥砺笃行;文明源头的寻获,亦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阅史启今,从历史中我们寻找关乎现实与未来的答案。在第二期节目中,考古专家团借助场景复原和科技手段,多维度解读贾湖文明的基因密码,系统再现贾湖先民建造房屋、耕种水稻、驯化家畜、制作陶器、创制骨笛……从骨笛、石器、陶器到生产生活用具,贾湖遗址丰富多样的物质遗存见证了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轨迹,贾湖人用智慧、勇敢创造了美好生活。在对历史的回望中,我们得以追寻和书写更加完整的历史谱系,构建一个更加丰满的文明共同体。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考古让我们重新拥抱民族精神的涌流。考古发现的成果,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复原的是中华民族可以共享的文化记忆。安乐之中知忧患,危难之际能坚守,中华民族的坚韧、顽强、乐观与自信,就在曾经创造过的辉煌文明之中。而考古,帮助我们将这些一一找回,并重置到当下的生活之中,将潜藏于民族血液之中的精神重新激活。因此,《中国考古大会》引领我们一起踏上的,既是一段文明的旅行,亦是一段文化的归乡之旅。

节目视频截图。

  探索与发展:崭新的征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包括探讨符合历史实际的人类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认定标准,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这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提出了新方向与新要求,而考古的新探索也将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注入新能量。

  在《中国考古大会》中,专家提到,早在4000年前,在沙汀水渚之间,良渚就形成了早期的城市建构。不同于同时期的苏美尔文明、印度文明与埃及文明在聚落与村庄的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城市,良渚古城完全是在平地的基础上建造的。这正是良渚文化的特别之处,亦是中华文明的可贵之处。在围绕“玉”的探秘环节,“考古推广团”深入了解了良渚玉器的类别、用途、工艺以及中国人源远流长的玉文化。从“以玉为美、以玉事神、以玉为礼、以玉比德”的文化演进,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朴素思想,华夏文明的缘起与脉络在此清晰可见。在“考古推广团”完成所有任务后,舞台定格高光时刻,同时用科技手段复原复现该遗址的重要考古成果,解读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跨越古今、融合创新,我们看到一代代考古人揭开历史的帷幕,既助力观众建立起对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认知,也在唤醒来自时光深处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其实,那些被证实的、存在过的历史从未远去,始终奔涌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的深处。正是这片土地孕育了神奇而辉煌的文明,正是这份值得敬畏的长久,这份值得被铭记的深厚,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不竭力量源泉。

  考古挖掘的是“过去”,回答的是“现在”,启迪的是“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考古大会》不仅是一档创新十足的节目,更是从考古学视角绘就的链接中华民族过去、当下与未来的精神图谱。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