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巴某村党支部:“三大工程”推动乡村华丽蜕变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王敏 孙文振 发布日期:2021-12-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巴某村是一个“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五村镇大山深处的民族村寨,由8个自然屯组成。这个过去的深度贫困村曾因缺乏产业支撑,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村庄日渐萧条。

  近年来,巴某村党支部先后实施“头雁工程”“先锋工程”“输血工程”三大工程,推动基层党建与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同时,依托良好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温凉气候等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小山村的华丽蜕变。

  乡村发展需要“领头雁”。巴某村党支部的“头雁工程”,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每季度,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谈心谈话一次以上,既肯定成绩、明确方向,又指出不足、鞭策鼓励。此外,巴某村通过选配好基层党组织班子、支持党员创业带富、发展年轻党员等系列措施,不断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堡垒,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在“头雁工程”的基础上,巴某村还开展了“先锋工程”和“输血工程”。巴某村党支部通过党员“先锋守望”行动,对全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留守妇女、病残人员等困难群体开展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关爱行动,每季度评选1至2名党员“模范之星”。为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村“两委”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按照职数1:1选拔培养后备人才,推荐尚未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后备人才担任村警等职务,同时积极培养和吸收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

  “以前,村庄里没有水泥路,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脏乱差问题严重。”80多岁的村民卢耀强回忆道。要致富,先修路。2018年,在修建巴弄屯屯内道路、水柜时,从一开始的勘察、拆迁,到后来的施工、验收阶段,村里的党员始终奋战在一线。“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砂石路,只有通村公路是4.5米宽的四级水泥路。现在好多了,全村8个屯都通了水泥路,之前的通村水泥路也扩建为6.5米的沥青路,村民出行更便捷了。”巴某村的老支书黄忠胜说。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巴某村凭借低纬度、高海拔、温凉气候的独特优势,在石山建成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桃李基地500亩,同时间种油菜花,并发展油茶、三华李、水蜜桃、蜜柚等特色种植产业,既促进农民增收,又提高乡村“颜值”。

  青山绿水引客来,山村民宿建起来。站在巴某村村口眺望,一栋栋以灰色、土黄色为主色调的小楼环湖而立,用小青砖饰面的还原土墙,用当地杉木制成的格栅,壮锦风格的围墙窗格,青灰色的树脂瓦屋顶……描绘出了一幅“田园诗画、山水村庄”的美丽画卷。看着家乡换了新面貌,在广东务工近20年的谭志伟毅然回乡,把自家房子重新装修后,开起了民宿。巴某村的民宿建设采取“村民自愿申请,村民合作社审核,旅游部门服务建设,专业团队经营管理,年底保底分红”的模式,目前第一批9户民居改民宿工作已完成,吸纳30名村民就业,年收入达到23.4万元。

  乡村旅游为村民增收注入“源头活水”。党员陆川看到商机,在村里开起小卖部,并带动村民发展山羊、肉猪、鸡、鸭养殖产业,不仅为当地的农家乐供货,还把土货卖到山外。

  “赶上好时代、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新风气……”在巴某村,一面面文化墙让村庄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村党支部打造“党群联兴家园”新阵地,建立由屯级党小组牵头的“屯事联理”制度,将“四治”延伸到全村各个屯组,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播撒文明新风。

  在6月28日举行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巴某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如今的巴某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文明新风气息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将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多渠道增收。”巴某村党支部书记黄大鹏说。

 

 

(编辑:王春雨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