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疆巴扎的美食诱惑
来源: 沈桥 文\图 发布日期:2021-12-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疏附县的巴扎上,一位维吾尔族师傅在制作抓饭(2019年)。

于田县乡村巴扎,这里的人们四季都吃凉面(2016年)。

英吉沙县乡村巴扎上,正在吃羊杂汤的小姑娘(2011年)。

喀什市,商贩将油炸果子顶在头上(1994年)。

喀什巴扎上,正在做拉条子的维吾尔族厨师。(2005年)。

疏勒县田间巴扎上的食客(2008年)。

疏附县巴扎上的食客,拉面和面肺子、米肠子每样都来一点(2011年)。

喀什巴扎上,一锅鸡肉抓饭经过精心制作出锅了(2012年)。

巴楚县的夜巴扎上,一位商贩在叫卖凉面(2016年)。

喀什巴扎上,串在红柳枝条上的烤肉(2012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日前召开美食文化专场发布会。与会少数民族群众代表表示,新疆各民族饮食、节庆等民俗文化得到了充分保护和传承,反华势力的谣言并不会掩盖真相。本文作者沈桥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疆分社副总编辑,从事新闻、纪实摄影近四十年。让我们跟随沈桥的镜头,感受新疆饮食文化的风情万种。

  有人说,巴扎是人们了解新疆的重要渠道之一。因为巴扎上最热闹,各色人等汇集成新疆独有的风情。如果你想品尝新疆味道,那请一定要去巴扎。制作美食的人们,用绿洲中四季所得和来自五湖四海的食材,精心炮制出巴扎上种种诱人的味道。

  塔里木盐碱滩上长成的牛羊,其肉搅拌进切碎的皮牙子(洋葱),被包进起源于宋代的包子里,出锅后再撒上来自中亚的胡椒粉,融合出独特的味道。与游牧民族饮食习俗有关的烤羊肉串,串在铁签或红柳签上,架在烧燃的木炭或煤炭的专用铁槽上,撒上盐、孜然等各种调料,还没见到烤炉,那香味儿就钻进了你的鼻子。大锅里的植物油被烧得滚烫,皮牙子(洋葱)、切成条状的胡萝卜和大块的新鲜羊肉在锅中爆炒,盖上一层厚厚的雪白的大米,经过蒸煮后,江南大米的清香和着羊肉的浓香在一口大锅里完美结合,散发出抓饭独有的味道。这些味道勾引着人们的味蕾。而这种诱惑,在新疆、在新疆的巴扎上,已延续千百年。

  在热闹的大巴扎里,当交易、交际告一段落,赶巴扎的人们便被飘香的美食所吸引,从巴扎的各个角落,向着“吃的巴扎”移动,融合了各种食物香味的巴扎街区开始热闹起来。在新疆的巴扎上,人们按照约定俗成,自然而然地按行业门类区分开来。卖土陶的不会往衣料摊子边凑,卖风味小吃的也不会在小百货摊边套近乎。巴扎上,各种饭馆、小吃摊位相对比较集中和固定,烤全羊、烤羊肉、清炖羊肉、烤包子、烤鱼、烤馕、面肺子和米肠子等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抓饭、拉面、薄皮包子、馕坑烤肉等饭馆一间连着一间。赶巴扎的人们漫不经心地穿行其间,或停留在烤羊肉摊位吃两串烤羊肝,或要一小碗面肺子和米肠子,吃完后继续向前。

  一位维吾尔族男子拿着两个烤包子走进一家拉面馆,点了一份碎肉拌面(拉条子)后,倒了一碗热茶,一边喝茶一边吃烤包子,等着一碗拉面做成。在当地人眼里,烤包子、烤羊肉、面肺子和米肠子等都不是饭,只有拌面(拉条子)、抓饭等才是正餐。记得一次采访一位经营茶馆的老板,到了中午饭点,笔者买来十几个烤包子,与年轻的老板边吃边聊。烤包子很快就吃完了,年轻的老板有点着急地问我:“还要问什么吗?我还要回家吃饭呢。”我看看装过烤包子的食品袋,又看了看老板,小老板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笑着说:“这个不是饭!妈妈在家做好了拉面。”我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到维吾尔族人家做客,不论上多少道传统美食佳肴,最后都会有一道拉面或抓饭。这也许就是新疆的饮食习俗吧,没有了这道主食,就等于没有请客人吃饭。

  夕阳渐渐西下,满街的烤羊肉串等食物的味道依然有增无减,满脸沧桑的老人,天真无邪的小孩,或是细嚼慢品、或是大吃大喝。新疆巴扎上的味道随着东西南北、古往今来的交流、融合,带入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时代在变,新疆巴扎上各种美食的食材也在悄然变化,而不变的是人们对巴扎“吃”的兴致,在变与不变之中,汇集成新疆巴扎上的永恒魅力。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