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从春节看文化自信丨一年春好处,奋进正当时
来源:新华网 王立彬 发布日期:2022-02-0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正月初四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是我们中国人春夏秋冬光阴流转之始,标志着万物归敛的冬季逐渐远去,阳气升发的春季开始了。

  “一年生产早定盘,立春备耕最当先”。立春,对农民朋友来说,一年耕作自此开始。在南方,早稻将开始陆续播种;在北方,包括小麦田间管护,一年春耕要早安排。由于国土辽阔,我国大多地区立春后不一定立刻回暖,特别是北方农作物仍处在冰天雪地里。但是万物感时节,立春后温室作物生长加快,对水、肥、温条件要求更高,既要防雪、防冻,又要防止立春后日照时间变长,大棚里温度湿度增大,要做好通风,防虫防湿。

  人勤春早。二十四节气,从开端就同农事劳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备耕本身就是庆祝春回大地的重要主题,这是我们农耕文明的美好品格。冬去春来,劳作轮回。相信春种秋收,天道酬勤;相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中华民族就是这样坚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农耕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也是我们安身立命民族品格的根。

  历久弥新,常在常新。每一次立春都是崭新的,而其历史已有数千年。立春领衔的二十四节气不是“古董”,我们的农耕文明没有迟暮,而是在生态文明新形态中焕发勃勃生机。立春活跃在我们的生活期盼中,跳跃在我们的血脉流淌里。大自然是我们的时钟,我们依自然而行,尊重自然、认识自然、依靠自然,用汗水心血去浇灌自然,自然也慷慨地回馈我们。中华文明就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之路。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不仅是农民耕作的规律,也是中国人生存发展遵循的规律。立春催耕,农民耕作的是农田,老师耕作的是校园,工人耕作的是工件,知识分子耕作的是科研,这就是中国人永不止息的耕读传承。

  又是一年“打春”时。很多地方过去也有“鞭打春牛”习俗,不管“春打五九尽”还是“春打六九头”,一个“打”字都无非劝桑、勉农、催耕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文明基因,在“鞭打春牛”的传承中,我们鞭策并不断超越的是我们自己。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