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物+创意”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
来源: 红梅 发布日期:2022-04-3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规划》强调让文物“活”起来,要用好考古成果,推动考古成果传播,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生力军,用好用活考古成果,发挥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尤其要关注青少年的现实需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文物故事,以史育人、以文化人。

  当下正处于全新的数字时代,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数字变革”。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青少年面临海量的资讯、多元的文化选择,因而博物馆要主动求变求新,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多形式、信息化地向青少年展示文物,可以让青少年便捷地感受到文物蕴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

  近年来,故宫利用数据资源,进行了包括开发开放网上博物馆在内的诸多尝试,“故宫名画记”栏目以超高清影像、流畅的缩放体验,在网上用更大、更精、更细的方式呈现故宫藏画,《千里江山图》就在其中;“数字多宝阁”基于高精度的三维数据,立体全方位地展示故宫院藏文物的全貌和细节,经过材质拟真处理,让网友实现在线360度“触摸”文物并与之互动,感受文化和艺术魅力;“数字文物库”在公开186万余件藏品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展示5万件精选高清文物影像,并内置检索功能,让观众可以按名称、朝代、类别甚至纹样筛选检索,方便学习、欣赏。故宫对文物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对青少年形成了超强的磁吸效力,打造的许多“网红”文物和现象级文创产品,受到青少年的追捧。

  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和输出文物信息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还要深入到价值层面。在引导青少年欣赏文物造型之美的同时,还要注意推介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让文化遗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提供丰富精神资源。如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青铜器“何尊”是讲述对象之一,“何尊”上篆刻的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知来处,明去处”,“何尊”的文化意义通过纪录片被娓娓道来,青少年的国家意识与文化血脉在沉浸式观展中被唤醒。

  把握青少年普遍存在的文化需求,引发情感共鸣是关键。博物馆可以推出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物+创意”项目,提供深入浅出的文化体验,来贴近和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等新手段,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来传播博物馆文化。目前,众多博物馆在抖音、B站已开设官方账号,把文物直接送到年轻人扎堆的平台,增加了曝光度。从河南卫视推出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再到央视春晚的《只此青绿》《忆江南》、东方卫视的《春日》等,这几款“文物+音乐舞蹈”的创意节目火速出圈,直上热搜。如《只此青绿》的出圈密码除了制作精良,更有故宫书画文物的“老网红”《千里江山图》的助推,节目呈现“每一帧都是画,每一秒都是享受”的视听盛宴,让更多青少年关注《千里江山图》。“文物+创意”融合所带来的碰撞互动,形成了文化传承和价值引导的正向循环。青少年从文物、文化、文明中,可以不断增强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不仅要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更要深度挖掘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灵活利用各种方式,让文物资源转化为青少年感兴趣的知识、喜欢听的故事,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熏陶,从而激发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