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来源:中国民族报 倪好 发布日期:2022-06-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繁荣富强的中国是56个民族共同开发和拥有的,没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彰显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矿、水系源头、生态屏障和文化宝库,不少地区曾是深度贫困地区,目前虽然已经整体脱贫,但经济底子薄弱、群众增收的可持续性有待加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针对存在的难点问题,精准施策。

  要坚持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构建惠及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务共享体系,并将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农村、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推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要坚持促进民族地区持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种力量,增强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要更加重视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是科学技术研究和各类人才培养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共同富裕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短期来看,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在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长期来看,共同富裕的基础在于教育的公平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充分发展,是全国教育实现均衡、充分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教育发展了,民族地区的整体人力资本提升了,才能够实现经济领域的飞跃、技术领域的创新和社会领域的和谐,才能够真正带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补齐短板、强化弱项。

  应该意识到,共同富裕不仅意味着“柴米油盐”的富足,也意味着精神头脑的富足。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向上向善的力量,引导各族群众追求幸福而有尊严的人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仓廪实”“衣食足”到“知礼节”“知荣辱”的转化并非自动的、普遍的和自然而然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并不自然而然带来民族团结,并不自然而然带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工作既要靠物质力量,也要靠精神力量,也就是说,既要做好“管肚子”工作,也要做好“管脑子”工作。前者影响的是发展的力度和速度,后者影响的是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这就要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仅要培养各类人才,加强科学技术研究,还要加强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做好“管脑子”工作,关键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民族工作是“走心”的事业,需要润物无声的行动、精诚所至的精神,需要深入调研、倾听基层的声音,因地制宜实施增进民生福祉的项目。争取民心,离不开精耕细作的工作方式。要沉下心、弯下腰,走进群众生活,增进信任,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