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共进 与人民共舞——新时代十年民族舞蹈创作回望
来源: 李超 发布日期:2022-08-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民族舞蹈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凝结着各民族的生活智慧与精神气质,承载着各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审美情趣,并有着质朴而饱满的情感表达。新时代10年,我国民族舞蹈创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时代脉搏,在守正创新中勇攀文艺高峰。

  舞出时代新气象

  彰显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民族舞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并与时代主题、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时代风貌。

  2012年11月,令人瞩目的“2012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在北京举行。盛典以56个民族联袂而舞、盛世欢歌的系列篇章,全景式展示民族民间歌舞乐艺术。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藏族的“锅庄”、蒙古族的“萨吾尔登”、朝鲜族“农乐舞”等100多个节目,充分展现了民族舞蹈样态丰富、纵深发展的总体趋势,也为持续推进舞蹈艺术保护积蓄力量。

  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自1998年起设立,近10年

  共举办了5届,汇聚了一批艺术特色鲜明的舞蹈精品。第十一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获奖作品《阿嘎人》取材于藏族的“打阿嘎”劳作,舞蹈在边舞边歌的“阿谐”中表现劳动场面,通过舞蹈语汇实现情境描述与形象描摹的映衬与推进,展现雪域高原上人们热烈欢快的劳动生活与真挚淳朴的情感。第十二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获奖作品《瑶山夜语》,以与瑶族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的竹为主要道具,演绎瑶族青年的幸福和甜蜜。作品在主题、舞蹈风格、动作特征、音乐及道具上都具有鲜明的地域及民族文化特征。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全国性民族舞蹈的盛会。10年间,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成功举办,舞蹈节目精彩纷呈。海南民族风情长卷原创歌舞诗《黎族家园》、表现高铁时代新生活的新疆情景歌舞《快乐的玉米提你要去哪里》、贵州舞蹈诗《巫卡调恰——外婆的歌谣》、甘肃歌舞剧《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宁夏舞蹈诗《九州花儿美》、内蒙古情景歌舞《草原上的乌兰牧骑》……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佳作表达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感受以及对幸福未来的向往,彰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坚定的文化自信。

舞蹈诗《锦绣家园》剧照。中国民族报社图片库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推动纵深发展

  1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民族舞蹈也迈进了特色传承、创新开拓、优势发展的重要时期。广大舞蹈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实践中不断推动民族舞蹈纵深发展。

  民族舞蹈的继承与创新向来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2014年至今,中国舞协带领舞蹈艺术家们连续7年到西藏、内蒙古、广西、青海、甘肃等地采风,大家全身心投入,体味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实践,一批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脱颖而出。蒙古族舞蹈《希格希日——独树》以怡然自得、悠游自在的舞姿,展现草原人民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老雁》《转山》《青稞》《我们看见了鸿雁》等饱含生命关怀与民族大爱的舞蹈作品,不仅在创作观念与艺术语言上有所探索,而且在由心而发的情感驱动中完成对各族人民生活图景的深描。

  与此同时,非遗舞蹈的保护传承也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以深入各民族舞蹈原生地,向人民大众、老艺人请教学习为途径,北京舞蹈学院连续推出5部《沉香》民族乐舞集,集纳近20个民族的40余支民间舞蹈。广东、广西、湖北等全国各地高校也多形式开展“非遗舞蹈进校园”活动,为更好地保护传承我国珍贵的民族舞蹈遗产作出探索和努力。

  民族舞蹈的纵深发展离不开资金和人才的支撑。一直以来,国家艺术基金为民族舞蹈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仅2014年就扶持了6项民族舞蹈创作,如《黑走马》《库姆孜》《蛙神祭》《傩情》等。毫无疑问,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扶持让民族舞蹈佳作频出并拥有了不断深化提升、持续推广的广阔空间。同时,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如“藏族民间舞蹈青年人才培养”(2018年)、“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人才培养”(2019年)、“‘农乐舞’艺术人才培养”(2019年)、“藏羌彝民族鼓舞表演人才培养”(2020年)、“乌兰牧骑蒙古族舞蹈表演、创作人才培养”(2020年)等,极大地推动舞蹈专业人才在民族舞蹈领域深耕探索,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舞蹈因人才匮乏而无以为继、面临失传的困窘局面。

2020年,舞蹈艺术家王玫(右)在云南大理采风。王玫供图

  紧扣时代脉搏

  凝聚、振奋民族精神

  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应该不仅是艺术上的精品,更是思想上彰显家国情怀、汇聚人间大爱的挚热表达。

  群舞《国家的孩子》再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舞出了跨越半个中国和半个多世纪的浓浓民族团结情。舞蹈通过“蒙太奇”式的时空转换,在虚实相融的舞台空间真情叙事,让观者看到民族舞蹈锐意出新的高度。第十二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作品《花儿永远这样红》可以说是“花儿”系列艺术创作在新时代的全新表达。创作于本世纪初的舞蹈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运用“旋转”技术,让少女对美好生活与爱情的向往在旋转之中尽情呈现;新时代的舞蹈《花儿永远这样红》则聚焦投身军旅、即将远赴边疆保家卫国的青年,临行送别,他虽依依不舍却并不哀伤,而是有着壮志满怀的豪情与坚定奔赴的信念。动人的故事、精彩的编排、精湛的舞技、动情的表演,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理念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带领各族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与成效之中,同时这一理念也是新时代民族舞蹈创作的精神所向。2020年,新疆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在方舱医院带领轻症病人跳起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舞蹈传递的乐观精神感染无数人。

  在2021年第十三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的评选中,男子群舞《阳光下的麦盖提》获得最高分,作品以深刻的现实关切与情感表达在全国舞蹈界引起轰动。通过准确的动作捕捉、细腻的情感体察、真切的生活感受,作品用民族舞蹈语言,书写了援疆干部与各族群众一起投身乡村建设、同甘共苦的感人故事。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新时代10年,民族舞蹈在赓续前行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气质,在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共舞中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并用源自人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语言凝聚、振奋民族精神。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教授)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