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来源:中国民族报 管培俊 发布日期:2022-10-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今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新疆考察调研时,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民族团结和学校教育等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工作的关心,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立德树人的工作实绩,为中华民族大团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坚持育人之本在于立德,上好爱国主义必修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时,详细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和建设、加强人才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促进民族交往等情况,听取调研归来的学生谈收获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希望同学们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一代青年。

  爱国是最基本的品德。如果爱国主义教育这项基础性工作没做好,国家认同的根基就不牢固,民族团结这一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就会受到威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必修课,让各族青少年清楚认识到,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青少年是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在教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教育培养各民族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注重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衔接,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把学校建设成民族团结的坚固堡垒,源源不断地培育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优秀教师队伍,承载教书育人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时特别强调,“要突出优势特色,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是主渠道,教师是关键因素。目前在一些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短板,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师数量不足,加强“五观”教育等工作存在困难。要着力做好培训工作,特别是强化民族地区教师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抓紧提高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政治水平、学科素养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鼓励在民族地区任教的教师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要加强政策倾斜和精准支持,加大教师资源的支持力度,为民族地区提供更多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水平较高的合格教师与优秀教师。要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切实执行薪酬待遇、职称评聘等各项政策,让人民教师更有幸福感、获得感,让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研究,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时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新中国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宝贵经验。目前,民族工作领域一些具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研究工作还不深入,很多问题还没有研究透,亟须集中力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党要加强对民族理论研究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教育工作部门、民族工作部门要重点支持、协调推进,加大对高校理论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民族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高校应当加强民族理论基础研究,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立足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中华民族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研究,形成完整的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逐步解决我国当下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西方民族理论和话语体系主导的问题,为进一步构建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服务国家和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时指出,“要突出优势特色,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研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力量对比。民族地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基础相对不足,要立足“两个大局”,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迫切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贯彻“四为”方针,把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一切工作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要适应新发展格局,紧扣国家战略,瞄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科技前沿关键领域,结合自身优势禀赋,建设特色重点学科。要注重从国家发展大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统筹考虑学科设置,避免“将差异性当作特色”的问题。要完善资源投入机制,统筹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和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实际需要,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双一流”建设。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性、全局性要求,不是针对某个民族,而是面向56个民族,不是针对特定的对象人群,而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要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其根本是要增强文化认同。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人文遗迹、历史遗存,各族人民创造了无数辉煌灿烂的画卷和诗篇。要立足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好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精心梳理、深入解读,引导各族青少年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特别是把握其共同性,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要做好统编课程教材、学术刊物出版、古籍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工作,进一步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引导鼓励各民族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不断充实壮大中华民族共创共有共享的精神财富宝库,崇尚中华民族水乳交融的精神价值,编织人心归聚的精神纽带,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委原专职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