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波 马楠 甘天琦 李天华 段世德 陈豪 发布日期:2022-10-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摘穷帽,拔穷根,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产业扶持、资金投入、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等扶持政策,民族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阻碍当地脱贫致富的“穷根”被逐渐斩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全面小康。全国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迎来历史性变迁。2021年,云南精准帮扶51.2万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高质量创建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贵州启动第一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330多万脱贫劳动力稳定外出务工;广西实现16.03万户易地扶贫搬迁户每户1人以上就业,新增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5个;内蒙古消除4.7万名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建成农村牧区公路4704公里,整改问题厕所15.1万个;新疆巩固南疆5.1万人跨区域转移就业成果,实现108.23万脱贫人口稳岗就业。2016年至2020年,民族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4203元增长到10770元,增幅达156%。

  经济总量翻番,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2012年至2021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从5.1万亿元增长至11.8万亿元。从规模看,2019年起民族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2020年提前完成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6909元增长至58197元。从占比看,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稳步提升,由2012年的9.5%增加至2021年的10.3%。从增速看,2012年至2021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高于全国同期1.1个百分点。分省区看,2012年至2021年,西藏、贵州、云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年均增长9.5%、9.4%、8.4%,增速分列全国第一、二、五位;部分省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内蒙古、广西、云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都突破2万亿元。同时,民族地区企业法人单位数从2012年的62.6万个增长到2021年的275.8万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从0.65万亿元增长到1.1万亿元,年均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万亿元增长至4.0万亿元,年均增长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总额由2645.2亿元增加至7245.1亿元,净增长4599.9亿元。

  生产大变样,产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2年民族地区三次产业占比为13.6:48.0:38.4,2021年为13.6:37.5:48.9,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21年民族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762万千瓦。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021年民族地区共建成5G基站17.79万个。贵州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增速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广西县城区域千兆光纤覆盖率全国第一,西藏宁算大数据中心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云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过去5年年均增速达到20%,新疆2万多家企业“疆企上云”,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新型大数据中心项目上线运行。

2012-2021年民族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单位:万亿元)

  交通上速度,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空前完善

  2021年末,民族地区铁路运营里程和公路里程分别达到4.2万公里、134.3万公里,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7.7%、25.4%;较2012年分别增加1.6万公里、36.3万公里,分别增长61.5%、37.0%。内蒙古公路基础设施“基本成网”,实现旗县通一级及以上公路,所有口岸通二级及以上公路,重要口岸通一级公路,民航“省会通”实现全覆盖;云南省“十三五”以来,综合交通累计完成投资1.54万亿元,2018年至2021年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全国第一;西藏2021年底乡镇、建制村公路通畅率分别为94.55%、77.94%;青海“一主六辅”民用机场运营格局全面形成。 

  双向大流动,物流运输能力持续增强

  2012年至2021年,民族地区货运量总额由58.72亿吨增加至80.70亿吨,年均增长3.6%。2012年至2021年,快递量由1.8亿件增加至28.4亿件,年均增长35.9%;快递业务总收入由41.9亿元增加至390.3亿元,年均增长28.1%。2021年,内蒙古社会物流总额完成4.0万亿元,同比增长6.1%,物流相关行业总收入完成2907.1亿元,增长12.1%;广西在飞国际货运航线16条,通往东盟及南亚9个国家16个城市,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01个,综合吞吐能力近3亿吨;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高效推动进出口货物周转,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专业化快递物流集聚区,被评为国家第三批示范物流园区;云南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9.86%,昆明、大理(祥云)等地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新疆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达到57个,仓储建设覆盖率达100%。

  日子节节高,民生保障水平日益提升

  2012年至2021年,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456元增长至39945元,年均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314元增长至15094元,年均增长1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3.2:1下降至2.6: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6753万人增加到9275.5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5146万人跃升到20080万人。十年来,民族地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达到2296.11万人,占全国的17.66%。宁夏全面推进就业创业服务提升工程,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务品牌促进就业“三项计划”。新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3090.88万人次,基本实现城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稳定就业。十年来,内蒙古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6.4万户、危房改造116.65万户,配套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160多万套;广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38.96万户,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8.45万户,建设棚户区安置住房和保障性住房154.89万套。

  社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12年至2021年,民族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由276.7亿元增加至711.6亿元,增幅157.2%;公共财政在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方面的支出,由370.41亿元增加至585.9亿元,增幅58.2%;国内三种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授权数由2.6万项增加至19.42万项,增幅646.9%。2021年底,民族地区共有公共图书馆752个、博物馆778个,较2012年分别增加24个、378个;普通高等学校数由303所增加至390所,在校学生数由236.4万人增加至458.9万人,专任教师数由14.4万人增加至21.1万人,分别增长28.7%、94.1%、46.5%,义务教育阶段生师比从16.5下降至15.6;卫生技术人员数由86.7万人增长到163.4万人,增长88.5%;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80.7万张增加至140.2万张,增长73.7%。

2021年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基本情况

  绿色转型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2012年至2020年,民族地区森林面积由9036.1万公顷增加至9700.3万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98个增加至124个,保护区面积由7754.5万公顷增加至7760.4万公顷,有三江源、祁连山、普达措3个国家公园。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占发电量比重从2015年的7.4%提升至2021年的14.9%。2021年,云南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8%,贵州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新疆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2.5%,内蒙古、宁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分别下降7.6%、9.1%。内蒙古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7.9%,广西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7.3%,贵州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宁夏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被自然资源部列入中国特色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青海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6%,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

  大步走出去,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2012年至2021年,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民族地区进出口总额从1.0万亿美元增长至2.0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0%。其中,内蒙古对外开放口岸由12个增至20个,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均累计突破万列大关,边境陆路口岸货运总量居全国首位;广西高水平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2021年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6117列,辐射范围增加到14个省份54个市,物流通达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19个港口;云南西双版纳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年均增长15.95%,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5.62%。同时,民族地区积极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现已设有边境经济合作区17个、跨境经济合作区2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9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5个。“十三五”期间,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实现进出口总额近6300亿元,年均增长9.2%,实现就业18.5万人。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