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来源:中国民族报 明月 发布日期:2023-01-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80.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7个贫困旗县、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内蒙古拥有耕地1.39亿亩,是全国耕地保有量过亿亩的4个省区之一,也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但是,内蒙古地广人稀,农牧民生活居住比较分散,生态环境脆弱,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难度大、挑战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立足区域特点和发展优势,盯准关键环节,推进高质量发展。

  关注重点人群,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当前,部分脱贫人口产业基础还不够牢固,收入稳定性不足,要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建立分级预警机制。要提高返贫监测的敏感度、精准度,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动态清零。要健全防止返贫帮扶机制,落实产业、就业、综合保障、扶贫扶智等帮扶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持续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落实工作责任,集中力量打好关键问题攻坚战,补齐短板弱项。

  关注重点地区,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要加大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支持脱贫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现代农牧业、光伏、旅游、电商、生态、庭院经济、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特色产业。强化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支撑,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东”的模式,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大力发展适宜农村牧区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牧民增收空间,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深化消费帮扶,积极对接定点帮扶单位,形成优势互补、常态合作的机制。

  关注重点村庄(嘎查),推动精准策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借鉴精准帮扶的经验做法,精准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脱贫地区的具体情况,下沉到村庄(嘎查)一线,根据发展条件、地理环境、村民收入情况等禀赋要素进行分类,形成中长期发展规划,尽量做到“一村一策”。对适合于加大投入、发展特色产业的地区,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政策性投入,发展特色产业;对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低收入人口较多、脱贫地区集中的地区,坚持和完善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增强内生动力和自身发展能力。

  关注关键环节,提升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成效。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对有劳动能力的就业人口,要坚持开发式帮扶,强化技能技术培训、就业平台服务等,促进就地或外出务工就业。持续推广产业园区吸纳一批、劳务协作输出一批、帮扶车间安置一批、技能培训提升一批、稳岗补贴稳定一批、公益岗位托底一批等“六个一批”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增收。开展面向乡村、以实现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在推进乡村振兴项目中尽可能吸纳农村就业人口,实现产业和就业精准匹配。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