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河西宝卷:“活化文献”的一种有益尝试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雪松 发布日期:2023-01-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近日,河西宝卷爱好者在甘肃省张掖市举行河西宝卷念唱文化活动,念唱新近完成的新编《八戒大战流沙河宝卷》。新编《八戒大战流沙河宝卷》是“活化文献”的一种有益尝试,而且是一种双重的“活化”:一方面是对《西游记》的“活化”,另一方面是对宝卷的“活化”。

河西宝卷传承人牛登举(右前)念唱《战瘟神宝卷》。任积泉供图

  《西游记》在成书之前,其故事就以民间传说形式流传,包括民间宝卷,又称为“西游宝卷”。元末明初,在民间流行的宝卷《佛门请经科》有两种艺术形式。一种以白文(道白)和“说十字”(三三四)的形式,内容包括唐僧(玄奘)出世,唐僧为父复仇,李世民游地狱,观音度化唐僧取经,唐王差唐僧去西天取经,唐僧取经的历程(经过磨儿岭、流沙河、黑松林、黑风山、灭法国、火焰山等),唐僧到西天后取经,唐僧取经回本土,唐僧等人证果。另一种是以一问一答的对答方式,内容包括唐僧念佛的原因、取经的原因、取经的方式,以及所花时间、所经行程、所历磨难、所取经忏等。比较《佛门请经科》与《西游记》,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西游记》在明代中后期成书后,并非就此完结,关于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还在民间不断被演绎。新编《八戒大战流沙河宝卷》就是依据甘肃张掖“震旦国张掖郡流沙河”的相关实物和民间传说演绎而成的新宝卷。近年来,张掖市的宝卷文化爱好者任积泉及其团队创作的《八戒大战流沙河宝卷》《高老庄宝卷》等新编宝卷,为“活化”《西游记》和宝卷作了探索。

河西宝卷老卷文本。 任积泉供图

  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说唱文本。河西宝卷流传于甘肃省河西地区,受话本、小说、诸宫调及戏曲等的影响,内容包含儒、释、道三教教义,还有大量民间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故事,多表现惩恶扬善、忠孝仁爱等道德教化内容。现搜集到的河西宝卷大多数是从中原传来的,在河西地区流传过程中,加入了当地人情风俗、方言俗语。从内容说,河西宝卷可分为3类,每一类都可以从敦煌变文中找到源头。一是佛教内容,如《目连三世宝卷》《唐王游地狱宝卷》;二是中国历史传说和现实故事,如历史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宝卷》《天仙配宝卷》,现实故事《还金得子宝卷》《黄忠宝卷》等;三是寓言类,如《老鼠宝卷》和《鹦哥宝卷》。

  河西宝卷散韵相间,文辞通俗优美,在庙会、娱乐场所、家庭院落均可念唱,深受民众喜爱。河西宝卷文本的基本结构是“散文-韵文”,表现形式是“说-唱”,河西人平时将这种说唱艺术形式称之为“念卷”。除一般文本外,为了强调某一卷本的主题,往往会有插图。

  念卷人在开始前要洗手、漱口,然后点上三炷香,待静心后方开始念卷。听卷者要宁静专心,不得喧哗和走动,唯中途念卷人休息时才可稍事放松。念唱时,念卷人要念唱文本设定的曲牌(大多为长短句)和根据内容随意发挥演唱的曲调。听卷者要参与“接卷”(接声、接唱、接后音子)。念唱和参与群众的接唱形成互动,正是这种文化吸引人的地方,也是这种文化的独特魅力。

  河西宝卷包含大量历史、文化、民俗信息,对敦煌学及民俗文化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受现代社会冲击,念卷与听卷的人数锐减,河西宝卷已濒临失传,亟待保护。2006年,河西宝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学界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指引下,开始了大规模的文本整理研究,为河西宝卷的传承奠定基础。

  据统计,在河西走廊地区,民间流传的宝卷文本不下千种,现已出版资料共18套(59册),收录宝卷476部。从这些宝卷形成的时间看,大部分为民国以前,新中国成立后有20世纪80年代由张掖市二十里堡乡十号村农民宋文轩创作的《二度梅宝卷》《张浩求子宝卷》,21世纪初酒泉市肃州区上坝镇营尔村农民乔玉安创作的《生身宝卷》,2020年张掖市的任积泉、胡永晖、缪丽霞等人创作的《战瘟神宝卷》。

  甘肃省张掖市现已初步形成一支集文学、书法、音乐、美术、民俗、摄影摄像人才为一体的充满活力的新型宝卷文化团队。这支团队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在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人生活“连接点”上下功夫,创作出一批新编河西宝卷。

  新型宝卷文化团队创新宝卷曲牌曲调演唱方式,提高展演水平。曲牌曲调演唱是河西宝卷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但一般念卷人由于掌握的曲牌曲调少,导致念卷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念唱曲牌曲调时普遍使用地方方言,听众不易听懂。针对这些问题,新型宝卷文化团队大胆创新。念唱《战瘟神宝卷》时,团队约请音乐老师、歌唱演员用美声和民族唱法分别念唱曲牌曲调,专业人士弹奏琵琶和古筝作伴奏,大大提高了念唱水平。

  如今,“河西宝卷的创作与传播”获张掖市委宣传部“弘扬民族、民俗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重点扶持。 2022年,新型宝卷文化团队新创6部宝卷,并开展了创作修改、念唱、田野调查、学术交流等活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中国民族报》(2023年1月31日 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