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五彩经纬织就大美壮乡
来源:中国民族报 樊苗苗 发布日期:2023-03-0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栏目: 文化遗产

  今年农历正月十一,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举行侬峒节系列活动。图为民俗巡游。 曾庆春摄

  双狮滚球纹壮锦 广西民族博物馆藏

  对凤花纹壮锦 广西民族博物馆藏

  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谭湘光(左)在指导传承人制作生肖摆件“壮锦兔”。谭湘光供图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办侬峒节庆祝新年,是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的传统。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一起弹起天琴,手捧壮锦巡游,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壮锦是壮族人民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以棉、麻线作经,以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方法平纹交织的织物,质地坚韧厚实,色彩热烈绚丽,图案别致精美,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千百年来,壮锦记载了壮族的历史与风俗,描绘了壮族的精神信仰与审美情趣,是壮族民众与其他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成果。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史悠久,五彩灿然

  壮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港罗泊湾汉墓的黑地橘红回纹锦残片,用黑色麻线与橘红色丝绒交织而成,这是迄今为止与壮锦相关的最早的考古实物,可看作是壮锦的滥觞。

  唐代,棉织品在我国岭南一带有较大发展,广西的桂布是向朝廷进贡的重要贡品之一,其保暖御寒的特性在京师长安颇为闻名。白居易在《新制布裘》一诗中赞道:“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到了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邕州左右江峒蛮,有织白緂,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其中的“白緂”即指壮锦,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显然当时的纺织技艺从幅宽、纹样到质感都有所发展,壮锦艺术逐渐趋于成熟。

  明清时期,壮锦空前繁荣发展,至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藏有数量不少的清代壮锦实物。当时,壮锦不仅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壮锦织制也是壮族女性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女红。清代举人莫震《忻城竹枝词》有云:“十月山城灯火明,家家织锦到三更。”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广西忻城县壮锦织造的壮观场面。而清代沈日霖也在《粤西琐记》中记载:“壮妇手艺颇工,染丝织锦,五彩灿然,与缂丝无异,可为裀褥,凡贵官富商,莫不争购之。”

  从出土文物及文献资料来看,秦汉以后壮锦的产生及明清时期的繁荣历史,反映壮锦经历了从简单到繁复的过程,是壮族群众与其他各民族人民经历上千年融合共生发展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

  纹样丰富,寓意吉祥

  壮锦纹样题材广泛,图案丰富。其纹样大都取材于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壮族人民根据这些自然形象的特征,经过加工提炼,以大胆省略及变形的手法织成壮锦,虽抽象但意韵生动,耐人寻味。壮锦大都以几何纹样为框架,内填字纹、植物纹、动物纹,从而构成具有某种吉祥寓意的主题,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透过这些艺术化的形象,可以解读壮族的传统文化及其在时代发展中的脉络轨迹,深切感受壮族民众的生活热情和审美情趣。

  凤纹是壮锦最常见的纹样,“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壮族人民喜爱凤凰,视之为吉祥的象征。壮锦中凤的造型独具特色,既有凤凰的气韵,也有鸡和鸟的姿态,刻画出壮族人民丰富的精神文化世界。壮族先民生活在山水秀美、丛林密布的南方,这里是鸟类和鸡类的天堂。在纺织过程中,壮族先民很自然地以日常所见的鸟类、鸡类为参照来塑造凤鸟形象。这些源于壮族古代传统文化并传承下来的历史印记,蕴含着壮族人民对天地自然的崇拜,对生活四季的热爱。

  源于忻城壮族莫氏土司家传的壮锦图案“双狮滚球纹”则不仅表现出地方和民族特色,还体现出各民族间的交往和文化上的融合。其以玫红色的水波纹为底,主体纹样为双狮滚球。每对狮子上下由两组四朵联藤花卉间隔,整体布局对称,画面生动活泼。壮族聚居区并没有狮子,壮锦的狮形象也与常见的狮子形象差别很大,既有狗的造型,又凸显老虎的“王”字符号,而表达的却是汉族吉祥图案“狮子滚球”的美好寓意——驱除灾难,好事降临,三种动物形象的融合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壮锦纹样往往通过色彩来突出和彰显。其用色大胆,自然浓郁,既有斑斓绚丽的强烈对比色,亦有素雅大方的调和色。正是这种简练的用色方法,才使得图案中的龙、凤、狮、花卉等主纹样色调强烈亮眼,而整体配色又显得古朴庄重,给人以华而不俗、素而不减的艺术魅力。

  特色文创,彰显活力

  壮锦因其美观大方、结实耐用而备受青睐,然而在现代化过程中,壮锦的传承与发展也曾面临困境。21世纪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让壮锦技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广西持续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壮锦传承人和相关从业者不断加强研究,相互交流学习,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同时也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

  作为壮锦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村灵不仅定期开办壮锦技艺培训班,提高当地织娘的技艺水平,还多次走进中小学课堂宣传非遗,让壮锦文化在孩子心中萌芽。特别是担任被列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一的靖西壮锦厂厂长以来,李村灵及其团队把传统的民族技艺与现代的时尚元素结合起来,设计了包含生活日用品、艺术品、旅游纪念品在内的三大类壮锦产品,创新多种款式和种类,产品不仅深受广西人民的喜爱,而且还远销至欧美和东南亚地区。

  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自治区级壮锦代表性传承人谭湘光与织锦结缘50余年,为传承发展织锦工艺不遗余力。谭湘光及其团队不断拓展传统壮锦的使用范围,将壮锦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设计出“八桂锦缘”“织锦—锦衣华服”等作品。此外,团队紧跟时尚前沿,除了设计服装、箱包、挂饰、香囊外,每年春节还推出生肖摆件,如“壮锦兔”“壮锦虎”等。生肖摆件憨态可掬,深受市场青睐,展示出壮锦文创产品的无限活力。

  如今,除了壮锦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壮锦元素也被广泛应用,成为广西代表性文化符号之一。三月三歌圩就是一个展示大舞台,每至节日,随处可见带有壮锦图案的戏台背景和标志性景观,芦笙吹起,铜鼓擂响,壮、汉、苗、瑶、侗等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大美壮乡。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