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来源:中国民族报 魏大江 发布日期:2023-05-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门理论现实融通、学科专业融通、学校社会融通的“大思政课”。要推进教育课程体系化、教育实践社会化、教育资源智慧化、师资队伍在地化,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拓展思政主渠道,推进课程体系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任务,要进一步拓展思政课主渠道,将党的民族理论创新成果融入各级各类思政课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要发挥党校、干部学校思政课培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讲深讲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思想内涵、时代价值、实践要求,培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好干部。要拓展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的主渠道作用,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思政课为核心,深化学科融合、史论结合、理论现实结合,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及相关课程教材,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课程群。要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思政课一体化,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从活动体验、知识掌握、理论学习,到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使命担当,螺旋式上升,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建设社会大课堂,推进实践社会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大思政课”建设不能局限于民族工作领域,而要拓展广阔的社会空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与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要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大课堂建设,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变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课堂,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一要建好物质文明实践大课堂,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等伟大成就讲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二要建好政治文明实践大课堂,用全过程人民民主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三是建好精神文明实践大课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体现共同性的民族文化资源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四是建好社会文明实践大课堂,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社会道德建设与家风建设等方面成就,讲好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基石的实践,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五是建好生态文明实践大课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等,讲好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成就,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地球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搭建资源大平台,推进资源智慧化。要以更广阔的视野统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建设。一是挖掘整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文化资源。重点挖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促进各族群众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二是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活”起来。要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发展文博事业、文创产业,促进文旅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读懂中国、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三是数智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人民网等数字平台,充分调动学校、媒体、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丰富“云课堂”,智能化应用推广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为各类社会主体提供更具交互感、现场感、代入感的学习体验,让网络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培育新时代大先生,推进师资在地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需要一支胸怀“国之大者”、德才兼备、在地可用的师资队伍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地生根。一是加快培养既懂得教育发展规律、学习发展规律,又懂得民族工作规律的名师队伍,深入学校、社区、单位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培养在地可用、常态化的本土师资队伍,要广泛吸纳各类本土人才,系统开展培训,拓展其视野,使其成为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力量。三是重点培育“解题高手”“破局行家”。鼓励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深入民族地区、民族工作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讲“大思政课”,协同创新,破解难点,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