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
来源:中国民族报 周晶 发布日期:2023-05-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当前,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在科技与文化高度融合的今天,以大数据、5G、云计算、视觉感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相互作用,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联起来、动起来、智起来、活起来提供了广阔思路,创造了全新图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利用数字技术创新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图书馆加强数字化建设,让阅读体验更丰富。图片来源:大武口区政府

  红色资源总体上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资源包括博物馆、革命历史遗迹等具有直观感染力的物质载体,精神资源则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红色精神。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红色资源丰富,既有革命时期的遗物、遗迹、遗址等历史遗存,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堂等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又有革命事迹、革命文艺、革命精神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

  具体而言,石嘴山市红色资源又可以从历史、物质、精神三个层面来认识。从历史层面看,石嘴山是宁夏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宁夏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宁夏工业的摇篮,作为国家重点煤炭资源开发生产基地,为国家和宁夏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从物质层面看,石嘴山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贺兰山烈士陵园、宁夏工业纪念馆、石嘴山市博物馆、黄渠桥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为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提供了坚实的载体。从精神层面看,上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军区部队官兵在守卫贺兰山、建设贺兰山实践中培育形成了艰苦创业、自觉奉献的贺兰山精神。贺兰山精神是在特殊年代、特殊地域、特殊环境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历史的继承性、鲜明的时代性、生动的实践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石嘴山市不断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资金短缺、专业人才不足、保障制度不完善、保护手段单一、文创产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要加强数字技术应用,科学开发保护石嘴山市红色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规划,夯实红色资源数字化发展基础

  制定专项规划,摸清红色资源家底。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效益优先的系统工程,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文件为指导,编制出台石嘴山市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专项规划。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统计现存红色资源的数量、形态、完好程度等信息,根据保护难度、所涉历史事件等要素,分批次推进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储存,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尽量全面、细致收集数据,比如将建筑、文物三维立体化、模块化。力争一次收集,长期使用,摸清红色资源家底。

  归类整理,建立基础数据库。加强对各时期革命文物、图片、纪录片、文献档案以及口述资料的征集工作。按照分级、分类、分层原则,依据档案实物、文献资料等各类红色资源特性,分门别类进行全景拍摄、扫描、录像、录音等,将其转化为数字化档案,并按照资料主题、历史时期、存档形式等,进一步分类、整理与存储,尤其要注重对一些珍贵红色文物的数字化修复和呈现。

  推动数据共享,加强红色资源研究。要完善红色资源分级分类登记备案制度和检索制度,实现实物和电子档案同步、红色资源数据共享,为进一步创新利用红色资源夯实基础。要搭建数字化平台,将空间上分散的红色资源“串点成线”,进一步提升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助推红色资源管理、修复、研究等整体性保护工作。

  提档升级,扶持数字化红色创意产业

  深挖资源价值。用好《宁夏地方党史》《石嘴山市志》等成果,以再现原貌、纠正误读、填补空白、回应社会关切等为突破口,推动党史研究创新。支持社会各界对红色资源深入研究,重点依托社科、文旅等职能部门以及地方高校,鼓励红色文化类科研课题立项,深挖红色资源价值,推动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强化科研成果的应用。

  打造红色文创精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文创产业相结合的优势,将红色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个新的应用场景进行深入挖掘,建立完善采集、制作、宣传、发行、使用的全链条规范,突出教育属性,寓教于乐。一是从馆藏文物、历史资料、红色故事中提炼要素,创作一系列高质量的影视、动漫等作品,设计研发手绘、人偶、书签等文创产品。二是制作一批优质红色融媒体产品,加大红色主题融媒体短视频、音频作品的征集力度,鼓励大家讲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在指间流动,刷满朋友圈,形成全民参与红色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三要做好项目选题规划,对重点出版项目予以扶持,精心策划出版一批通俗易懂的红色读物,努力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丰富红色文物展示场景。要跳出博物馆式陈列思维,借助数字技术,让红色资源从档案馆、博物馆中走出来。运用全景技术、VR展厅、云展览等数字技术,呈现红色资源全貌,让更多受众参与进来,扩大红色资源影响力。开发“红色景点+剧本杀”等趣味项目,实现红色文创多样化发展。

  提升红色文化消费动力。要建立红色资源保护与管理、开发与利用综合协调机构,突出“一盘棋”思路,构建红色、绿色、古色互融,区域互连、城乡互动格局,建立多部门联动和资源共享机制。以创意创新为激活点,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红色文化价值较高的开发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和品牌,形成布局合理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促进红色文化与非遗、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加强军民共建,充分挖掘红色故事,推进红色旅游、生态工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筹建红色文化体验空间,通过AR、VR等智能设备,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

  凝聚合力,优化红色文物数字化发展环境

  提高思想认识,科学保护利用。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在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思想认识。全面开展红色资源保护教育工作,将其同国民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自觉保护红色资源的习惯,提高全社会保护红色资源的意识。将红色资源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储存与展示,便于线上浏览,促进红色资源协调性保护。

  加快人才培养,发挥人才作用。要完善人才工作机制,采取选调招聘、购买服务、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批专门从事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人才队伍,建立专业人才库,为文物普查、修复、保护和利用等工作提供支撑。探索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专家库,为打造红色教育高地提供智力支撑。开展红色旅游讲解员培训工作,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更好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红色资源的宣传提供了新载体和新平台。一方面,数字化红色资源可以作为公共资源对社会开放,创新传播红色文化的渠道,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鼓励群众自发探索更好发挥红色资源价值的方式方法,比如围绕相关活动开展直播、短视频大赛等,激发群众的热情。

  强化制度保障。要建立完善数字赋能红色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构建红色资源认定、分级分类保护的基础性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类红色资源保护主体的职能职责,确保红色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有利于为设立红色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红色文化遗存保护财政保障机制提供法律支撑,有助于细化具体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强化红色文物保护的法律刚性和威慑力。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