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戈壁生林果 产业融合促振兴
来源:中国民族报 新华社记者 赵晨捷 文/图 发布日期:2023-07-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新疆阿克陶县皮拉勒乡依也勒干村林果基地。  

  炎炎夏日,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一片果园里,鲜红的桃子挂满枝头。阿克陶县皮拉勒乡农户亚克普·毛拉刚收割完小麦,又忙着采摘桃子。“通过桃子套种小麦,去年净收入有2.5万元。今年桃树大多进入盛果期,收成预计会更好。”妻子阿依穆妮莎·吐尔迪还被聘为护林员,负责为基地作物统一施肥、打药。

  “我之前从没想过,茫茫戈壁会生出水果。”亚克普·毛拉说,他所承包的10亩果园属于皮拉勒乡依也勒干村林果基地。曾经,这个村人均耕地不足1.5亩,是土地稀缺且贫瘠的深度贫困村。

  村党支部书记艾合买江·艾沙介绍,2017年以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带领全村700多户农民积极投身土质改良工作,挖出900多万立方米砂砾并用新土置换,邀请林业专家指导技术,修建防渗渠、铺设滴灌带、栽树、育苗……如今这片荒滩变成了枝繁叶茂的林带,栽种了6100余亩经济林,并生长着3000亩左右的胡杨林。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村党员带头干、大家一起干,引进处理砂石的加工厂、奶牛养殖基地,打造胡杨庄园文旅项目。”艾合买江·艾沙表示,以种植业为依托,村里的一二三产业呈融合发展态势。

  新疆疏勒县郭牌西瓜种植培训基地,农户在大棚里检查作物长势。

  在胡杨庄园,村护林员通过挖渠引水、搭建喷灌设施、修剪杂枝、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对胡杨林进行修复,让阻挡沙漠前进的“绿色屏障”重焕生机。景区今年1至4月接待5000多名游客,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为村集体创收。

  2021年,依也勒干村党支部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去年,村集体净收入由2017年的17万元增长至397万元,向382户脱贫户共分红14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在干旱少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一座座大棚在拔地而起,林果产业链快速壮大。在戈壁、沙漠地区建设高质量设施农业,有助于构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并缓解耕地资源压力。

  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冰雪蜜脆园设施农业基地2021年建成,现有550多座大棚,种植1000余亩樱桃。农户轻点手机小程序,便可通过滴灌自动浇水,开闭通风口调节温湿度。

  谈及选址戈壁滩建设大棚的原因,基地负责人武鑫说:“戈壁是沙性土壤,适宜种植根系需氧量较高的樱桃,同时阿克苏昼夜温差大,结出的果实口感好。”

  100多家农户承包经营基地大棚,在扣除成本和折旧后,收益双方对半分成。2022年有4.6万短期务工人次,参与樱桃施肥、撒药、授粉、采摘等环节。基地提供免费的果树管理技术培训、共享销售渠道,果农也愈发精细化种植。

  四川籍种植户王川承包了11个大棚,并把父亲接到温宿一道务农。“我们樱桃比大田里的成熟早,3月底上市,单价超100元每公斤。摸清了樱桃的生长习性后,挣的钱比在老家还要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全疆已建成在用大棚100多万座,设施农业成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