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边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边民互市贸易在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促进边民增收的有效渠道。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采取边民互市集中申报模式,推动边民互市贸易,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目前,西双版纳州有磨憨、勐龙、打洛等边民互市市场开市运营。西双版纳州在村寨中成立边民互市合作社,采取边民互市集中申报模式,以集体形式开展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设立理事会进行日常管理,边民办理营业执照、签订三方协议、办理对公账户之后,便可成为合作社成员。专业的管理公司负责由边民互市渠道进出口货物的联络、申报等事项,并在完成贸易后与各合作社理事会对接。截至今年5月,西双版纳州已成立61家边民互市专业合作社,边民备案23310人,并有14家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企业备案。
磨憨边民互市出口交易区。张楠林摄
西双版纳州创新采用边民互市集中申报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提高了企业、互联网参与程度,带动边民互市贸易规模化、产业化。开展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是沿边地区积极推动的贸易形式之一。合作社、专业管理公司与落地加工企业及时对接,推进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形成一定的产业链。二是使边民切实获利增收。如,2022年,在西双版纳磨憨口岸边民互市贸易中,当地6个村落的边民通过边民互市集中申报模式获得收益1081.16万元,加入合作社的边民平均每人增收1000元以上。三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边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就地就业机会。边民可以通过参与货物运输、到落地加工企业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四是维护了边疆稳定。边民互市合作社在带动沿边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各民族交流与合作,促进了边疆地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当前,西双版纳州边民互市贸易取得了较大成效,但贸易总额增长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多措并举,推进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要全面落实《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负面清单》等相关政策,尽快完成产品进口试点,调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优化边民互市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
要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互联网+边民互市”交易平台,提升信息化程度。一方面,边民互市贸易对于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边疆民族地区多受制于地形地貌复杂、交通建设相对滞后等因素,交通结构单一,且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互联互通条件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数字化交易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对于边民互市贸易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边民互市贸易过程平台稳定、便民利民、信息畅通。
要让边民互市贸易成果更好地惠及边民。受边境地区地理条件、居住环境影响,边民具有通过互市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内在需求。国家相继出台的边民互市贸易相关政策,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边民生产生活需要。与以往人背马驮的交易方式相比,合作社统筹管理、集中申报的边民互市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在推广这一模式过程中,要严格依法管理,确保“真边民、真交易、真结算、真完税”,让互市成果更好地惠及边民。要进一步完善边民互市合作社的运作形式、经费管理等,充分发挥合作社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固边稳边兴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