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狮舞”:舞动在岭南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来源:中国民族报 郝国强 发布日期:2023-09-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狮舞是模仿狮子各种形态动作的舞蹈,古时被称为“太平乐”,寓意驱邪避害、祈求吉祥。狮舞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着深厚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内涵。“藤县狮舞”历史悠久,是生活在广西藤县的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民间传统体育竞技艺术。它起源于隋唐,兴盛于宋明,流行于清代,创新于当代,群众基础广泛,久盛不衰。2011年,“藤县狮舞”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藤县狮舞”的发展,促进了岭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展示中华民族形象和风采的载体。

今年春节期间举办的藤县濛江镇雄狮闹新春水上狮舞表演活动。图片来源:藤县濛江镇政府

  文化记忆,“藤县狮舞”文化的历史呈现

  “藤县狮舞”的历史演变过程是藤县民俗文化形成发展的缩影。“藤县狮舞”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以形象和技艺特征划分属于“南派狮舞”。在内容上,“藤县狮舞”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侧重于地面技艺的采青狮,另一种是侧重于桩上表演技艺的高桩狮。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及实地调查发现,“南派狮舞”的起源有多个版本,“藤县狮舞”起源版本主要沿袭了隋唐时期驱逐“年兽”的传说。从“藤县狮舞”文化发展的时间轴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起源成熟时期,唐朝中期—清乾隆年间;二是流行兴盛时期,清乾隆年间—新中国成立初期;三是发展创新期,新中国成立至今。

  “藤县狮舞” 作为源远流长的民俗活动,历经千余年发展,逐渐成为藤县的文化象征。各族人民赋予其丰富的时代价值和文化意蕴,使之成为藤县的独特名片。在每年大大小小的节日里,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都会通过狮舞展示藤县人民的欢乐和团结。“藤县狮舞”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承载了藤县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创新发展,弘扬中华狮舞文化

  “藤县狮舞”作为中华狮舞文化的传承载体之一,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传承千年,离不开本身蕴含的价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一是社会价值,狮舞作为一种传统舞蹈,既有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功能,又能增进社会和谐,凝聚民族精神。二是文化价值,“藤县狮舞”文化与各类民俗活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三是学术价值,“藤县狮舞”的原始性和原生性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民间的广泛传承和发展。据记载,藤县有名的狮舞团队“藤县濛江子孙堂醒狮团”于1749年成立,此后逐步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狮舞文化,并活跃在藤县各个角落,成为各民族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在“藤县狮舞”鼎盛时期,藤县有300多支民间狮舞队,几乎每个村庄、庙堂、武馆等都组建了自己的舞狮队伍,互相切磋比拼,形成了浓厚的狮舞文化氛围。

  高难技术的融入。“藤县狮舞”与武术、舞蹈、杂技等传统技艺相结合,借鉴其他地域狮舞的特点,模仿狮子喜、怒、哀、乐、猛、惊、凝、动、静、醒、寻、望、探、烦等神态,经过不断摸索和创新,独创“飞攀上桩”“侧空翻下桩”“飞桩3.5米”“金狮倒挂”等精湛的绝技,并不断创新发展。

  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藤县党委、政府对“藤县狮舞”的传承和发展高度重视,成立龙狮运动协会、建立舞狮发展基地、制定专门人才培养计划、举办世界狮王争霸赛,推进狮舞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等。非遗是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藤县狮舞”在学校传承发展,显示出鲜明的时代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外交流互鉴的开展。“藤县狮舞”是岭南地区各族人民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吸收“南狮文化”“广西八音”“岭南武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近年来,藤县狮舞团队在现有的团队基础上引进马来西亚的舞狮师傅,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藤县狮舞”在国内外狮舞比赛中获得佳绩,吸引了众多狮舞团队前来学习交流。“藤县狮舞”也多次应邀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法国等国家比赛、展演,开展国际文化交流。

  从历史发展来看,“藤县狮舞”生动体现了地方文化融入国家文化体系的发展历程。从现实发展来看,“藤县狮舞”与其他狮舞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塑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狮舞文化体系。总而言之,“藤县狮舞”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了文化自信,增进了文化认同,促进了文化交流。在新时代,要进一步挖掘“藤县狮舞”文化内涵,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