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形式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战略部署,为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边疆地区是国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前沿阵地,对整个国家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前所未有,筑牢边疆地区国家安全战略屏障,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必须履行好的重大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了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
边疆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边疆安全涉及多个方面、多个领域,其中政治安全是最高的国家安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生命线,在国家安全中居于统领地位,决定和影响着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等其他各个领域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坚定维护政治安全,是边疆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维护政治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维护边疆政治安全的根本保证。我国当前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错综复杂,内外交织,特别是各种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政治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实践充分表明,“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和最大保证,对新时代维护边疆政治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新征程上,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夯实捍卫边疆政治安全的思想理论基础;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使“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最大化。
维护边疆政治安全,最现实的考验是坚决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特别是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的斗争。我国与14个国家接壤,有2.2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其中有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沿边分布着9个省(自治区)140个陆地边境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占全国国土总面积64%的民族自治地方,绝大多数位于边疆地区。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余个与境外同一民族跨国界线相邻而居。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境外反华势力在涉疆、涉藏、涉蒙等问题上频频向我发难,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与日俱增。“三股势力”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不断加剧,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境外有种子、境内有土壤、网上有市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意识形态斗争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意识形态渗透,坚决打击分裂势力在边境地区的破坏活动,抵御境外利用民族宗教进行渗透和破坏,坚定不移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维护边疆政治安全,最重要的途径是推动民生安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凝聚人心的基础,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升边疆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解决好关系边疆各族群众利益的教育、就业、医疗、出行和通信等实际困难。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总之,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战略高度、以全局视角加强边疆地区安全建设,确保边疆地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齐头并进,确保国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固若金汤。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