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内心的丛林——《永恒的刻度》读后
来源:中国民族报 阿依努尔·毛吾力提 发布日期:2024-03-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作者:瑞朵·海瑞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八月,在一个雾气朦胧的破晓,我穿过鲜花盛开的草原走向亚特,那的确是一个梦。亚特牵着我的手,冲破大雾。在散落一地的金色杏树之间,我们面朝天空幸福地笑着。我转过头望着他,看见阳光照在他身上,射穿他的每一根发丝和睫毛,将他环绕在璀璨的香槟色里。而此刻,未来不再是堆砌着憧憬和虚幻不定的山盟海誓,我们都恪守那份誓言,这一切好在我们都有了充分的准备以后,履行了诺言。

  ——摘自瑞朵·海瑞拉中篇小说集《永恒的刻度》

 

  伴随着中篇小说集《永恒的刻度》的出版,瑞朵·海瑞拉,一个对文字心存敬畏和挚爱的写作者,带着极具辨识度的作品进入读者的视野。

  瑞朵·海瑞拉是一位年轻的维吾尔族写作者,在医院工作。很难想象她在每个通宵达旦的夜班之后,经过短暂的休息便投入艰辛的写作中。而她的回答十分坚定:那是热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不觉得辛苦。

  在这部中篇小说集中,五篇中篇小说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瑞朵·海瑞拉对故事叙述的驾驭能力和语言独特的质感,而想象力依然是她作品中最耀眼的所在。

  《绿灯与钱匣子》中,那个叫穆娅瑟的小女孩通过从自家商店的钱匣子里偷钱买东西,来表达自己被父母忽视的不甘,却最终因为感知到爱和被爱而治愈了童年的伤痕,成为一个成功的、受人景仰的心理医生。当瑞朵·海瑞拉用她的文字和细密的节奏把读者带向一个可能俗套的故事,读者以为穆娅瑟要像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那样“不幸的人用一生的时间治愈自己的童年”时,一切却峰回路转,让读者明白爱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而成长则是感知爱、习得爱、付出爱的过程。

  爱和悲悯是这部中篇小说集的主题。不管是《在池塘边的榕树上》中执着的爱情,还是《少年与爱》中几对恋人不同的命运,《不完美的生活》中迪里对自己的宽恕和与命运的和解,《永恒的刻度》中任性、纠结的情感背后永不改变的良善,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人世间爱和悲悯的主题。瑞朵·海瑞拉在爱中不断成长,也由此不断传递着美好。在看似漫不经心、一波三折的迂回中,将主题不动声色地展现出来,这是瑞朵·海瑞拉的表达方式。

  瑞朵·海瑞拉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别致的长短句,然而她的语言自有一种独特和引人入胜的节奏。她描写外公去世的悲伤,寥寥数语,道尽离别的痛楚:“我终于穿上了那条我不情愿穿在身上的黑色长裙,那颜色真令人心痛,像身着冬日里的黑夜。”她描写男友尖酸刻薄的姨母见到“我”时说的第一句话,“我在这里足足坐了两个小时,都快跟着披萨师傅学会制作披萨了”——一个不好对付的妇人形象跃然纸上。她描写少年没有得到心仪姑娘回信时的失望,“我像是个耷拉着背的骆驼似的,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读到这里,令人不禁哑然失笑。

  从小说的文本中,读者不难推测出瑞朵·海瑞拉的阅读量之大,也可以感受到先锋文学对她的影响之大。博尔赫斯、卡夫卡、马原、余华等国内外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品她都烂熟于心。同时,为了让小说中的场景更符合人物的塑造、故事的设定,瑞朵·海瑞拉读了20本以上的游记以及大量关于小说、戏剧创作的书籍。日复一日的坚持阅读,让她对语言的驾驭日益成熟,字里行间的情感表达也更加细腻动人。从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到摸索出自己的风格,她付出的努力和收获,大家有目共睹。

  新疆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家王族在为小说集作的序中写道:“瑞朵·海瑞拉的长篇小说,其故事情节和语言节奏之独特,给人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别人在行走,她已经在奔跑或飞翔。”是的,瑞朵·海瑞拉如今依旧坚守在医护一线,身体力行,治病医心。这位年轻的写作者正张开翅膀,飞越内心的丛林,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本文作者系《民族文汇》杂志社副主编)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