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有形或者无形——读桐雨诗集《风的形状》
来源:中国民族报 宋先周 发布日期:2024-03-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作者:桐雨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而大把大把的阳光/穿透此起彼伏的/蝉声密网/洒在她略显臃肿的身上/百褶裙的影子/愈拉愈长/唤醒的那些旧日时光/猝不及防地撞入心房//而参天的古树静穆/山风吹拂她耳鬓的碎发/她古铜色脸上的褶皱/泛着金光/她微眯着眼,嘴角上扬/我知道/那一刻,她是爱着的/也是被爱的

  ——选自桐雨诗歌《时光守护者》

  认识诗人桐雨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很安静的人,安静得像一阵微风,若有似无。但是,当你走进桐雨的诗歌世界,才知道她安静的外表下,有着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她在文字中构建起另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活圈”。

  或许,桐雨这样安静的状态,更适合诗歌创作。她从学生时代开始发表文章,参加工作20多年来,几乎利用所有业余时间来研究文学、进行创作。通过诗集《风的形状》,读者能比较系统地阅读桐雨的诗歌,能更好地读懂她。她的诗歌和她一样,仿佛有形,实则无形。

  桐雨诗歌的有形或者无形体现在她鲜明的创作个性上。她的诗篇轻巧灵动,诗歌里铺设的场景鲜活轻盈。她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流畅的旋律,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巧妙地融入诗中。桐雨的作品往往关注社会现象和个体命运。在她的笔下,世界仿佛是一个万花筒,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色彩和纹理。她观察事物与众不同,时常把目光或思绪定格在容易被别人忽视的一些小物件、小细节上,并以诗的方式将这些小物件、小细节呈现出来。她在《想成为一只蝾螈》中写道:“想成为一只蝾螈/有着龙的角/有着鱼的尾/有着娃娃的脸/有着蜥蜴的足//想有神奇的自愈力/如此,便能把那些/烦恼,那些爱恨/统统割下、丢弃/塑造全新的自己。”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蝾螈的特点,并借蝾螈强大的再生能力来感叹生而为人的种种不易。

  桐雨和文友一起采风去看陶窑旧址,行走在流年的碎片上,她写下诗歌《陶片,沉浸在时光流年》:“它们整齐而静默/罗列在我的窗台/在时光流年里/凝固成历史的沙石//每一块陶片上/都有深深的指痕/或者文字/透过那些坚硬的痕迹/我触摸到千年的柔软/我与他们握手言和……”她把远去的时光和流年写得柔软亲和,把时间的伤痕写得云淡风轻。读者不仅能从她的诗歌里感受到历史的沉淀,看到世事变迁,也能看到现实的希望和美好。

  桐雨诗歌的有形或者无形体现在她的自然叙事中。她的诗歌画面感极强,阅读起来有亲切的代入感。她在《他们跨过了河流》里写道:“傍晚的河流/八十岁的老母亲/徐徐地从老拱桥上经过//一对母子匆匆地/从桥上经过/少年赤着胳膊/肩上扛着一把长柄瓢//红裙子小女孩/从桥上跑过/年轻的妈妈/抱着婴儿从桥上经过。”在她的诗句里,桥变得很灵动,诗中的人物“八十岁老母亲”“一对母子”“红裙子小女孩”都极具代表性,他们过桥的模样和神态,各有不同却丝丝入扣。她接着写,诗眼一下子击中读者的心坎:“夏季清凉的河水/穿过桥洞与人流/静静地流逝/他们跨过了河流/而时光跨过了他们。”

  桐雨诗歌的有形或者无形蕴藏在她的诗歌语言里。她习惯用简短的句子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诗歌中的很多词语如透明的水晶,很多诗句如丝般柔滑。她的诗歌不仅激发反思,也引发共鸣。正如她在诗歌《风的形状》中的表达:“风,有形也无形/取决于风遇到的事物/比如一棵树,一座房子//风,无意摘取一片叶子/纷纷扬扬坠落的/是哑然的旧时光//铺天盖地的焦黄或暗红/在深秋里上演皮影/惊艳而决绝//大树伸出长长的骨指/编织风的形状/而唯有一些声响/在风中停留。”她以独特的视角写风,从微小的细节出发,勾勒出深沉的情感。

  桐雨诗歌的有形或无形还表现在主题的多元上。诗集《风的形状》主题丰富,涵盖了桐雨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爱情的痴迷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这些主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桐雨用她的诗篇提供了一扇窥探人们内心世界的窗户。她的诗歌如同细雨,悄然渗入人心。我相信,未来她一定能在创作之路上抵达更远的地方。那地方,如“风的形状”“雨的形状”“云的形状”,有早露、有斜阳,有朗月和星辰,有鸟语和蝉鸣,当然,更多的是爱。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