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寨的掌墨师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少岩 发布日期:2025-01-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瑶寨风光。 资料图片

  初冬时节,我进入湖南怀化的雪峰山区,去探访一位瑶寨的掌墨师。

  绵延起伏的山脊,宛如一条流动的河流,一波一波隐入尘烟。山野之间,浮现一派苍莽的气象。置身其中,如同遁入群山低吟的语境。

  那天,我们坐在明达叔屋里烤火。火塘里,木柴燃烧,噼啪作响,星火弥漫,原本黯淡的屋子里,似有无数萤火虫在飞舞。贴近炽热的火焰,我倍感周身温暖。透过敞开的窗户,将目光投向对面葱茏的山林,内心豁然开朗。

  此刻,山野是寂静的,这种寂静似乎是它永恒的姿态。偶尔,从山涧升腾起一团袅袅娜娜的雾霭,飘逸,灵动,宛如舞台上的舞者,旋转的身姿,在闪腾挪移之间,展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美感。

  明达叔往火塘里添了几根木柴,熊熊燃烧的火光,映红了他刻满岁月痕迹的脸颊。明达叔话少,我们一行人问一句,他寥寥回一句。他端坐一旁,神情恬淡。

  作为瑶寨修建大屋的掌墨师,明达叔在每一栋大屋开工前都会进行深思熟虑的准备。他像一位足智多谋的将领,在每次出征前,运筹帷幄。瑶寨修建木质房屋没有图纸,一切全凭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和代代传承的经验。主家将一堆参差不齐的木料摆放在屋场,等待掌墨师的合理安排。明达叔对每一条椽子、每一根横梁、每一个插件、每一块挑枋,甚至每个榫卯相衔的尺寸,都必须了然于心。在繁琐的修葺过程中,他将主家提供的粗细、曲直不一的木料,统筹安排在大屋的各个部位。待将木料梳理完毕,剩下的活计就交给工匠们了。

  框架拼装是修建大屋的关键环节,整个过程既费时又费力,需要众多工匠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作为德高望重的掌墨师,明达叔负责统筹全局,精心安排每一位工匠的位置,确保每根木柱都有专人把持,并协调大家同步发力。一栋木质结构的房屋有成千上万个榫卯点,只有经过严谨细致的操作,才能确保柱与枋之间的衔接严丝合缝。

  经过数月的日夜辛劳,一栋瑶家传统木楼已初具雏形。新屋上梁的仪式尤为隆重,由掌墨师亲自主持。主家选好日子,待吉时一到,掌墨师焚香祭拜鲁班祖师,神情毕恭毕敬,口中念念有词。随后,掌墨师发出一声浑厚的吆喝,堂屋两侧的壮汉们齐声响应,合力将贴有“上梁大吉”红纸的梁木缓缓拉上屋顶。与此同时,掌墨师沿着木梯稳健攀爬,每一步都伴随着一句吉祥的祝词。

  在火塘边,明达叔为我们吟唱了这段充满祝福的上梁词:“新造华堂喜气洋,手拿金鸡点木梁,今日我把梁来上,紫气东来吉四方。上一步一帆风顺,上两步双凤朝阳,上三步三元及第,上四步四季发财,上五步五谷丰登,上六步六畜兴旺,上七步七星高照,上八步八仙过海,上九步九子登科,上十步十全十美,步步登高,鸣炮——上梁喽!”

  随着鞭炮齐鸣,梁木稳稳地落在屋顶。堂屋里人群涌动,掌墨师抓起提篮里的糖果,抛向房屋四个角落,象征四方来财。屋内顿时一片喧闹,人们纷纷抢拾洒落的糖果,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按照瑶寨的习俗,抢糖果的人数越多,则越发预示着主家未来人丁兴旺、家族兴隆、福禄双全。

  当我问明达叔在瑶寨修过多少栋房屋时,他沉思片刻后回答:“记不清了,反正这些年寨子里修建的房屋、寨门、鼓楼、风雨桥,几乎都有我的参与。”他轻描淡写地说着,眼神中却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笃定。

  临近中午,我起身与明达叔握手道别,他那粗糙的双手传递出一种历经沧桑的力量。

  半个月后,为了撰写一篇关于琵琶制作技艺传承人的文章,我再次来到瑶寨。路过一个修建大屋的施工现场,远远地便看到了明达叔那熟悉的身影——他正在为一根木料划墨。只见他躬身弹拨手中的墨线,似在用力拉着一副弓弦,专注而投入……

(编辑:魏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