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赏读(节选)
来源:中国民族报 陈继明 发布日期:2025-01-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作者:陈继明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敦煌和高昌在各方面都有点像,小小绿洲被戈壁和大漠环绕,有够用的水源和耕地,这在漫漫戈壁和沙漠中已算了不起,所以人人都有平和安详的神态。

  敦煌绿洲比高昌绿洲更大一些,甘泉水、独利河、宕泉河源源不断从东边流进来,共同圈出这么一块不算大也不算小的美丽绿洲,让敦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沙州城又是一个国际化的商业城市,城内城外多有景教、祆教、吐火罗教的教堂,很容易就能碰见各色人等,奇异口音、花哨装束、大鼻子、白皮肤,随时随地和你擦身而过,双方都不会感到惊奇,胡人汉人混在一起,说不清谁主谁次。

  这两天城内外的客栈里停留着几股从西边或者东边远道而来、经过敦煌的商团,都是一眼看不到头的驼队和马队。驼粪马粪遍地,湿漉漉的,走路时得小心,可别踩上去了。驼粪和马粪像软黄金,招人喜爱,晾干后是烧炕取暖的好材料。当地的老人孩子提着筐子抢拾驼粪马粪的情景,几十个骆驼客蹲在街边吃羊肉臊子面的情景,惹得他嘴痒痒手也痒痒,既想和骆驼客们蹲在一起咥一碗热乎乎的羊肉臊子面,又想马上支起画架抓几幅写生,所以他打算尽快找个窝,置好家当,安定下来。

  来自高昌,而非来自长安,对他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掩护。他打算用两三个月时间先集中精力写一批字、画一批画,然后就正式挂牌营业。连续很多天,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都在埋头写字和画画,倒把此行的真正目的给忘干净了。

  一天中午,他照例准备午休片刻,但无论如何都睡不着。后来他才发现自己睡不着另有原因:外面好安静,听不见一丝风声。平时总是在风声中睡着的,突然如此安静,就不太习惯。他不相信敦煌竟然没有风,出门一看,果然,院子里只有阳光,没有一丝风,院外那棵巨大的柳树,流苏般的丝绦静静低垂,一动不动,院墙内的竹子,连细细的竹梢都看不见哪怕一丁点摇摆。所有的鸟雀也都无声无息,好像被突如其来的极度安静震住了。

  他觉得良辰如许,就不能不去看一眼千佛洞了。他急忙牵出马,直奔鸣沙山而去。离开敦煌绿洲,跨过潺潺甘泉水,便是戈壁和沙漠,有小路向南弯去,弯着弯着就弯到了宕泉河边,被浅浅的宕泉河带到了灰蒙蒙的鸣沙山下。

  他早早就下了马,把马拴在一棵小榆树上,踩着软软的沙子走过去。在鸣沙山对面,他选了个角度坐下来。他和千佛洞之间,隔着宕泉河。鸣沙山,不过是一座矮矮的小石山而已,从南到北,匍匐在茫茫天空下。石山的断面上排列着无数相似的洞窟,自上而下,大小不一,初看乱作一团,像一座巨大的蜂房,细看则发现,一般都有三四层,所有的洞窟都破烂不堪,有些洞窟的前台直接暴露在外面。在蔚蓝色天空的抚照下,整个千佛洞泛着一层青绿色,而所有的洞口一概黑乎乎的。是呀是呀,这就是传说中的千佛洞了。

  说实话,他很失望,也很难过。

  他没法假装看见了大名鼎鼎的千佛洞。

  他没有能力分辨朴素和寒酸。

  他的眼睛,他的心,被横在眼前的情景深深刺疼了。他是从皇帝身边来的人,他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在他看来,千佛洞实在太不起眼。眼前的千佛洞和它的名声完全不相符。他虽然事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见到“真容”后,仍然十分震惊,十分意外。他坐在沙子上,像被打败了一样一动不动,而且闭上了眼晴。他想象着无边无际的沙漠,想象着遥远的长安,又想象着东都洛阳,想象着比长安、洛阳更远的那些地方。他的想象再从长安、洛阳慢慢移回,越过凉州、甘州、肃州,回到敦煌,重新看见了千疮百孔的千佛洞。

  这时候突然起了一抹微风。

  他不由地站起来。风夹着沙尘从侧面吹过来打在他脸上。他用右手摸摸额头,压住了一粒沙子,针尖一样的沙子。他的手指在额头停了一会儿。

  那一粒沙子似乎成为另一个起点,认识敦煌的一个新起点。它用敦煌口音说,喂,小子,你刚才看见的,已经是天机了。所有的天机和奥义,都在这一粒沙子里。他反驳,没有,我什么也没看见,我只看见了凡俗,从来没见过的凡俗。那一粒沙子静止不动,不再说话,好像生气了。他的食指还摁在额头,但那一粒沙子已经不知去向。他垂下手,再一次看向对面的千佛洞。现在,他倒是能够想象洞窟内的情景了,就像眼睛突然有了神力。每个洞窟里都有很多佛陀、很多菩萨,还有罗汉、伎乐天、供养人。他们有些是天竺模样,有些是波斯模样,有些是中国模样。整个千佛洞的深处人神云集,不声不响,带着一种以微笑、沉默、忍耐面对这个世界的神情与决心。

(编辑:魏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