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长期以来,几代兵团人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认真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在兵团建设和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我们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兵团精神传播路径,提高兵团精神影响力和感召力,让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在建设美丽新疆、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
完善传播机制,调动多元参与。一是明确职责分工,构建协同机制。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明确各传播主体定位,调动多元主体力量,加强统筹协调,深化协同传播,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发挥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鼓励社会媒体、公众人物、“网红”“大V”等多元主体参与兵团精神传播,做强二次传播,提升传播效能。二是借力援疆省市,推动兵团精神“走出去”。发挥援疆省市力量,通过文艺展演、影视作品展播、旅游线路推介等方式,让兵团精神走向全国、走向大众。三是汇聚传播合力,扩大知名度。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契机,邀请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推介兵团美食美景、发展成就、精神风貌,吸引更多人关注兵团、走进兵团、了解兵团。
加强传播保障,强化三大支撑。一是丰富传播内容,强化基础支撑。鼓励多方面、多角度反映兵团精神的文学文艺创作,打造文学文艺精品。拍摄兵团题材电视片、纪录片、影视剧等,在媒体开设专栏,鼓励自媒体传播。二是开展理论研究,强化智力支撑。引导高校、党校和科研院所加大对兵团历史、文化研究力度,挖掘兵团文化内涵,更好发挥兵团精神时代价值。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强化经费支撑。设置兵团精神传播专项资金,做好资金预算和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制作影视作品。
创新传播载体,拓宽传播渠道。一是加强文旅融合,提升兵团精神吸引力。文旅融合是传播兵团精神的有效载体。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打造兵团精神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线路,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搭建数字平台,完善线上推介,精准对接游客需求。二是加快兵地融合,提升兵团精神影响力。兵地融合是厚植兵团文化、扩大兵团精神感召力的重要路径。要加大兵团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力度,在兵地联合活动、体育赛事中树立兵团形象,讲好兵团故事,展现兵团风采。发挥兵团教育、医疗优势,加强与地方交流合作。三是推进南疆兵团高质量发展,扩大兵团精神辐射力。加快南疆师团高质量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加快产业发展,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做好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壮大兵团综合实力,更好发挥兵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特殊作用。
丰富传播形式,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坚持媒体融合,促进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用,发挥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受众多样的优势,实现全人群全时段覆盖。二是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教育基地。结合兵团实际,综合运用多媒体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创新兵团精神学校教育、党性教育形式,建设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组织研讨交流,宣传榜样示范,开展现场体验,让兵团精神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有情可感。三是融入日常点滴,贴近群众生活。编创兵团精神通俗读本,推动兵团精神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等节点,开展兵团精神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学习兵团历史,了解红色文化,弘扬兵团精神。
突出传播重点,加快推进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一是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鼓励基层文学文艺创作,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和文化建设领头人。二是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用好数字技术,创建文旅品牌,培养文艺专业人才队伍和服务型管理人才队伍。三是支持兵团文化产业发展,延长文化产业链。盘活兵团精神文化资源,多渠道招商引资,发展兵团文化旅游产业、网络传媒产业、广播电视电影产业。重点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和具有一定实力的市场主体,做大、做优、做强兵团文化市场。继续完善兵团旅游产业“一心一圈两带多点”(乌鲁木齐旅游集散中心、环塔里木文化旅游圈、天山北坡生态文化旅游带和沿边边境跨境旅游带、兵团特色城镇组成的多点旅游中心地体系)总体布局,精心打造兵团特色旅游品牌。
【作者单位:王晓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党委党校;常俊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本文系兵团社科基金统一战线专项“新媒体视域下推动兵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项目号24TZ05)阶段性成果。】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