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户到商家,从农田到餐桌——一只鸡带火一条千万级产业链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民族报 邱胜 潘树涛 发布日期:2025-05-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清晨7点,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脚下的鸡舍里热闹起来。鸡倌王丽端着装满玉米粒的竹簸箕,熟练地撒向围拢过来的鸡群。3000多只半大鸡扑棱着翅膀,在晨雾未散的林间空地上争食。

  在位于养鸡场10公里外的桐梓县城,一家黔北娄山黄焖鸡餐饮体验店厨房内,55岁的周国文将剁好的鸡块倒入滚烫的油锅,熟练地翻动着铁铲,这是他在灶台前重复了30年的动作。随着辣椒、豆瓣酱和秘制调料的加入,整个后厨很快被诱人的香气填满。

  “打包3份!”玻璃柜台前,刚下夜班的医院护士小陈熟门熟路扫码付款。据了解,该店每天要卖出200多只鸡,墙上张贴的加盟店分布图显示,这样的味道已延伸至川渝湘鄂多地。

  黔北娄山黄焖鸡起源于大娄山下的南溪口,历经5代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走进桐梓县黔北娄山黄焖鸡餐饮体验店,一进门便可见“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一旁的简介上写着黄焖鸡的发展史。这道美食不仅获得了“遵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老字号”“游客喜爱的贵州旅游商品”等称号,还多次在川渝黔餐饮行业比赛中获金奖。

  黔北娄山黄焖鸡第四代传承人唐静对制作这道菜颇有心得:“制作一道地道的桐梓黄焖鸡,新鲜食材是关键。在烹饪过程中,火候的掌握、水分的控制、盐分和调料的添加量等,都是保证最终口感的重要因素。”

  随着一代代传承人的不断改良和提升,娄山黄焖鸡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成为黔北品牌、游客打卡点,带动养殖、就业、餐饮等多项产业蓬勃发展,整个产业链的产值超千万元。

  “每天慕名来学习和品尝这道菜的人很多,生意火爆,尤其是夏季旅游旺季,都忙不过来。”黔北娄山黄焖鸡第五代传承人金锐说。

  黄焖鸡的火爆,不仅点燃了乡村旅游的热潮,也带动了当地的林下养鸡产业,促进了周边村民发展猪、牛、羊、鸭等多元化养殖。

  “我一直在林下养鸡,不仅可以满足自己餐厅的食材需求,还能为西南地区餐饮店提供林下跑山鸡。”拥有30多年黄焖鸡餐饮经验的韩柯介绍,他家的林下土鸡养殖场每年养殖跑山鸡超过10万羽。

  王丽的养鸡场在桐梓县娄山关街道娄山村,38岁的她与丈夫老胡共同经营着这个养殖场。“我们一共养了1万多只鸡,其中半大鸡有3000多只,每年为黔北娄山黄焖鸡供应7000多只。”

  王丽算了一笔账:她养的鸡平均一只7斤多,市场价格每斤14元,一年下来,养鸡毛收入70万元左右。

  从农户到商家,从农田到餐桌,黔北娄山黄焖鸡直接带动3000余人就业增收,实现了农户、商家等多方共赢。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