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肃南:为乡村“孵化”留得住、能扎根的“雏雁”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民族报 郝进鹏 发布日期:2025-05-2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4至2025学年的寒假,对19岁的央金而言,意义特殊。就读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她,回到家乡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药草村,在村委会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跟岗见习工作。

  “这是我大学期间的第一个假期,我跟着村干部走访村民、宣讲政策,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脚下泥土越多,对群众感情越真。”央金说,寒假虽然短暂,但她更愿意让自己快速“充电蓄能”,毕业后更好地服务家乡发展。

  实际上,央金还有另一个身份——肃南县“村级后备干部”。得益于该县2024年探索实施的“共富先锋雏雁培养计划”(以下简称“雏雁培养计划”),肃南县有19名大学生和19名在职村干部(含农牧民)在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孵化”学习,不仅为乡村培养了一批留得住、能扎根的优秀人才,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破解结构性难题

  肃南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下辖102个行政村和3个城镇社区,是甘肃省委确定的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先行试点县。

  “农牧村要发展,村干部是中坚力量。现在,村干部年龄偏大、本土人才培养储备不足,成为我们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面临的突出问题。”肃南县委组织部部长吴晟说,肃南县在培育上做文章,用村干部岗位吸引大学生回乡就业,同时让现有的年轻村干部提升学历。

  肃南县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该县从2021年至2023年,普通高校大专招录人数分别达111人、100人、103人,生源上也有保证。

  由肃南县委组织部牵头,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选定“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并采取全日制委托培养、单考单招学历提升、高校毕业生短期任职培训3种方式培育“雏雁”,“雏雁培养计划”由此诞生。

  “以前总觉得,家乡除了山还是山,能有什么出路?”返乡大学生马冬格,曾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未来充满迷茫与困惑。2023年,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眼前的景象让她心生凉意。曾经热闹的村子,如今变得冷冷清清,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马冬格想走走不了,想留留不下,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有一天,她在肃南党建微信公众号看到了“雏雁培养计划”,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了首批“雏雁”中的一员。在“雏雁培养计划”中,像马冬格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近年来,肃南县把破解农牧村干部队伍结构不优、后继乏人的问题,与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结合起来,积极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展开合作,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农牧村发展急需的“技术型+管理型”复合人才。这些待培“雏雁”中,有应届高中(中职)毕业生,有愿意回村服务的农村户籍应往届毕业生,以及有学历提升需求的在职村干部及高素质农牧民。他们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成长之路。

  实践中练就本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提升“雏雁”们服务乡村的能力,肃南县为他们量身定制了“1+X+N”课程体系。“1”即党的创新理论,如同灯塔一般,为“雏雁”们照亮前行之路,筑牢他们的信仰之基;“X”涵盖生态环保、乡村旅游、畜牧实用技术等众多专业课程,紧密贴合肃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雏雁”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养分;“N”则是因村施策提出的职业技能培训证书要求,如导游、电子商务、会计等,让“雏雁”们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全日制委培学员在前两学年寒暑假期安排回村跟岗见习,第三学年下半学期安排回村就业实习。大河乡的孙兵雁,就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受益者,“雏雁培养计划”不仅圆了她的大学梦,还能帮助她更快的成长。在跟岗见习期间,她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从调解邻里纠纷到组织文化活动,每一项任务她都认真对待。如今,她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了村里农牧民群众信赖的“小能人”。

  经过系统的培养和锻炼,“雏雁”们学成归来,如同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到肃南县的各个农牧村。他们带着新思想、新技能,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大展身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皇城镇长方村的返乡大学生丑太喇嘛杰,经过“雏雁培养计划”的短期任职培训后,回村后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2024年,村民集资新建的江让特色村寨运营问题被村民们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让藏式风情民宿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他瞄准了皇城抽水蓄能电站、G569武仙高速公路等项目承建企业租赁办公住宿场所的实际需求,积极与两个项目施工企业对接洽谈,使村寨的民宿成了抢手的“香饽饽”。每户每年获得四至五万元租金,为江让特色村寨挣来了“第一桶金”。曾经冷清的村庄,如今变得热闹非凡,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共赴富裕新征程

  “入学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完成在校学习任务的同学每学年补助5000元,第三学年下学期安排回村就业实习,按期毕业、试用合格后回村担任村干部。”肃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段贵堂介绍,从2024年起,肃南县每年委培20名左右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3批120人,锻造一批乡村发展掌舵人、创新创业领头人、技术技能传承人。

  “雏雁”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在村“两委”换届或日常村干部出现空缺时,他们按规定程序担任村干部,提高了村干部选拔的质量,充盈了高素质村干部队伍“蓄水池”。

  如今,在肃南县各村庄都能看到“雏雁”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或穿梭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们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或坐在办公室里,为村子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描绘着美好的蓝图。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富先锋”的使命与担当,引领着村民们共同奋斗,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在肃南县各族群众看来,“雏雁培养计划”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肃南这片渴望发展的土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培养的“雏雁”们会让戈壁滩长出“光伏森林”,让非遗技艺变成“时尚IP”,让“空心村”变成“网红村”,让牧歌肃南在祁连山北麓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