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我在沙漠公路上救人,但救人后还发生了很多暖心的故事,我讲给你们听……”
5月17日上午,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的巴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内,“梨城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活动(以下简称“我来讲”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库尔勒市永安街道育才社区第一书记阿伊木汗·司马义力正在倾情讲述。
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库尔勒市第9次举办“我来讲”活动。“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结合‘民族团结从我做起’行动,打造了‘我来讲’活动品牌,讲述民族团结故事,传递民族团结声音。”库尔勒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建斌说。
讲出我的故事,映照我们的身影
时间回到3年前。2022年5月3日,阿伊木汗驾车前往且末县看望母亲。途经沙漠公路时,她看到一辆越野车发生侧翻事故,车上从广州到巴州出差的李崑及其同伴均已受伤。阿伊木汗没有犹豫,将两名伤者转移到自己车上,调转车头,往最近的尉犁县赶去。
“当车辆行驶到有信号的区域时,我立即拨打了110和120。”阿伊木汗回忆,在尉犁县塔里木乡附近,她将李崑二人交给民警及救护人员后,又匆匆赶往且末县。
在医院经过21天的治疗,李崑逐渐恢复意识。由于阿伊木汗没有留下姓名和电话,李崑几经辗转才与救命恩人取得联系。2023年5月29日,他和父亲跨越几千公里,从广州来到库尔勒,为阿伊木汗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看到眼前和自己仅有一面之缘、没来得及说一句话的李崑,身体已经完全恢复,我也终于放下心来。”阿伊木汗说,从那以后,她和李崑以姐弟相称,每年她都会收到广州“亲戚”寄来的海鲜及手写的“烹饪秘方”,她也会将新疆的干果寄到李崑家里……
“姐,你外甥女出生了……”去年9月,李崑喜添爱女,第一时间与阿伊木汗分享好消息。让阿伊木汗感动的是,李崑两口子给女儿取名时特意选了一个“伊”字,纪念这段跨越千里的真情。
讲到这里,阿伊木汗的眼眶红了。听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掌声送给台上讲故事的人,也属于积极投身库尔勒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所有人。
库尔勒市是巴州首府,因盛产香梨得名“梨城”。近年来,库尔勒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积极开展与对口援疆城市结对、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的兵地融合发展等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动人故事,先后两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2024年9月,库尔勒市梨香小学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学校党支部书记李君代表该校到北京接受了表彰。
回到库尔勒后,李君受邀来到由库尔勒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单位承办的“我来讲”活动现场,讲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结对共建的“梨香故事”。
“‘梨香故事’是‘我来讲’活动的开篇,也拉开了全市深入贯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的序幕。”王建斌介绍,活动坚持“每月一讲”“每月一主题”,邀请各行业各领域的代表,走进街区、景区,“铸牢”展馆、图书馆,学校、乡村等地,讲述发生在梨城的“塔油故事”“警察故事”“援疆故事”“奋斗者故事”等,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争做民族团结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从兢兢业业的社区工作者到守护群众健康的医护人员,从坚守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到扎根天山脚下的援疆干部,从开发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工人到与群众鱼水情深的人民警察,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舞者到带领乡亲致富的创业带头人……
鲜有华丽的辞藻,也无惊天的壮举。台上讲述者娓娓道来的,只有身边的凡人善举,但却勾勒出梨城各族儿女心手相牵、团结奋进的壮美画卷。
贡献一份力量,推进共同的事业
“我是一名护理工作者,在这里分享我的奋斗故事,以及我和各族患者成为朋友的故事……”库尔勒市中医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妇科护士长坎比尔尼萨·希日甫,是“我来讲”第九场活动的另一名讲述者。
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长为护士长、主管护师,她坚守护理一线25年,带领科室同事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精心护理各族患者,荣登“中国好人榜”,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其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
“自去年参加库尔勒市‘石榴花·巾帼援疆行动·最美家庭石家庄行’融情交流活动后,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新的认识。” 坎比尔尼萨在分享时说,“当我照顾各族患者时,我明白,我守护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健康根基。”
曾有人问坎比尔尼萨:“20多年的护理生涯,最骄傲的是什么?”
她这样回答:“是各民族患者康复出院时用国家通用语言说的那句‘谢谢’,是年轻护士说‘老师,我想成为您这样的党员’。我想说,每个平凡岗位、每次微小付出,都能成为守护生命的灯塔。就像我妈妈常说的,‘心里装着别人,日子才过得踏实’。”
朴素的话语令人动容。台下听众中,有一部分是库尔勒市丝路街道索克巴格社区的居民。
“‘我来讲’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传递正能量,居民们愿意听。”索克巴格社区党委书记莫合旦·哈斯木说,社区组织听故事会,大家都很积极,“腿脚不好的老人怕迟到,一大早就往这边来了。”
“前几年,新疆莎车县一名小男孩被问‘你是哪个民族’时,脱口而出‘中华民族’,感动了全网。就连这么小的孩子都有深厚的家国意识,我们作为成年人,理应做得更好。” 莫合旦说,“多讲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每个人都能做到。”
“这是我第三次来‘我来讲’活动现场。”库尔勒市第二十一中学校长孙志强带着学生来到巴州“铸牢”主题展馆,参加活动的中场表演。
孙志强来自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是河北省第十批113名援疆教师中的一员。去年11月,“‘我来讲’活动第三讲——援疆故事”开讲,他坐在台下当听众,接受援疆精神洗礼;今年4月,他第二次来到“我来讲”活动现场,成为第八讲“奋斗者故事”的主讲人之一,分享学校发展建设的故事。
从台下的听众,到台上的讲述者,再到参与活动的组织者,短短半年时间,孙志强与“我来讲”活动结下不解之缘,并身体力行,经常带领师生到福利院参与慰问、捐款捐物等活动,为教育援疆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通过参加‘我来讲’活动,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升华。活动中,我认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解也更深了。”孙志强说。
策划主题、邀请讲述者,找主持、排节目、设计互动环节,组织听众、联系场地……每次不到半天的活动,都凝结着库尔勒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工作人员多日奔走、多方协调的身影。
库尔勒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成立两年多来,在库尔勒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紧扣“铸牢”主线,联合社会各界人士,统筹优势资源,积极融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为梨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添砖加瓦,将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传到每个角落。
“故事传递信念,真情讲述大爱。5月恰逢巴州第43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我来讲’活动展现了库尔勒在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方面的‘首府担当’,展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风貌。”王建斌表示,“我们将不断擦亮‘我来讲’活动品牌,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讲、交流活动,唱响‘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的主旋律。”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