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丨史书未载的“长城好汉”,从1700年前的汉墓壁画中走来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邱文虎 发布日期:2025-05-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一千七百多年前,一位头戴缁布冠、身着黑衣的男子乘坐轺车(古代使者或官员所乘之车)向洛阳前行。

  这位中年方以“举孝廉”入仕的东汉边郡士族,在颠簸途中期待在洛阳大展宏图,却不知他人生真正的“高光时刻”是出任统辖北方诸族的“护乌桓校尉”,这个职务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中国北部战区司令兼民政专员。

  中年男子名叫阚如,他的故事没有被史书记载。“不到长城非好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东汉墓中的壁画和榜题(解释性文字),却将这位把后半生奉献给边地的“长城好汉”的一生娓娓道来——

  从初入仕途的踌躇满志,到持节边疆的峥嵘岁月;从日常起居的雅致生活,到胡汉交融的太平盛景,每一笔都是个体与时代交织的生动映照。

图片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幕府图》中的场景。(图片来源:新华网)

  秦汉时期,随着长城延伸、屯田推行和郡县制的拓展,阴山地区的匈奴、乌桓、鲜卑等部族与中原往来日密。

  阚如墓中遥远却鲜活的壁画,不仅是一位边吏的人生写照,更在万里长城的见证下、在与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中留下一曲荡气回肠的边塞长歌。

 

  (一)中年入仕,不走寻常路

  从墓葬出土的陶器罐、鼎等器物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可推断,墓主人阚如应生活在东汉后期的二世纪上半叶。

  与当时的大多数官员类似,边郡出身的阚如也是通过“举孝廉”步入仕途——这一制度要求各地按照人口比例向中央推荐孝子廉吏到朝廷任职。

  然而,阚如所在的定襄郡(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部)人口总数仅一万三千余人,按照汉制,十万以上人口的边郡每隔三年才能推举一人。

  更严苛的是,汉顺帝时期还增设了年龄限制:必须年满四十岁且通晓章句和撰写公文的孝廉,方能入仕。

  尽管阚氏家族是定襄郡的大族之一,阚如仍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激烈的竞争,直到中年才获得官职。

图片

  ▲“举孝廉时”出行图(局部摹本)。(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第113页)

  由举孝廉升为郎官是两汉的通例,阚如也不例外。凭借左署或右署郎中的初级侍卫身份,阚如可以与皇帝接近,负责护卫陪从、顾问差遣等职。

  郎官的任职经历,给了阚如更多的职场晋升空间。但也许是厌倦了规矩森严的宫城,也许是想念家乡连绵的山峦,他并没有循规蹈矩地沿着“郎中—侍郎—中郎”的路径晋升,而是凭借郎官的“仕之通阶”优势转而外放地方,出任县令、郡丞、郡尉等职。

  最终,他来到了多民族混居的西河郡(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任职长史,管辖范围大致为今陕西、山西沿黄河两岸之地。

 

  (二)东汉对南匈奴的关键协调人

  汉代的长史,为掌有军民权限的实权人物,地位仅次于郡最高长官太守,为各民族混居郡内的常设官职。

  阚如任职的西河郡,初设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东汉时成为用于安置内附匈奴的八郡之一。

  公元50年,南匈奴单于王帐从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一带)迁徙西河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辖内),匈奴部众则散居于西河、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等八郡。

  此外,东汉政府还专设了“使匈奴中郎将”,以保护南匈奴免受北匈奴袭扰。

图片

  ▲东汉时期的西河郡等八郡。(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在“西河长史”出行图中,阚如端坐主车,前拥后簇着众多从骑和侍卫,队列中还有身着赭红衣、边行边猎的匈奴人。

  当时的西河郡太守因故空缺,阚如以长史监临西河郡,成为西河郡实际上的最高长官。

  公元140年,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等人发动叛乱,自立单于,还联合乌桓和羌戎等部攻击美稷等地。

  作为薪俸六百石的高级武职官员,阚如不仅统辖兵马护边,还肩负率领两千骑兵护卫南匈奴社会稳定的重任。

图片

  ▲“西河长史”出行图(局部摹本)。(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第59页)

  由于具备丰富的边地事务处理经验,加之上郡(今陕西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的变乱中,都尉及军司马遇害,阚如又临时兼任“行上郡属国都尉”一职。

  属国都尉品秩为比二千石,近于郡守级别。依汉制,低阶官员代理高阶职务需加“行”字,故阚如的职衔有“代理”性质。

  在“行上郡属国都尉”出行图中,阚如乘轺车居间,前列甲士持棨戟开道,主车两侧及后方武士身着裤褶(褶衣与裤的组合,也称裤衫)、顶盔贯甲、持长戟配弓矢,羽葆迎风招展。这一场景既展现其统兵之威,亦折射出边疆官员特有的尚武之风与昂扬意气。

图片

  ▲“行上郡属国都尉”出行图(局部摹本)。(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第115页)

 

  (三)“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的边疆治理

  在代理上郡属国都尉后,阚如暂时离开了北方边疆,南调繁阳县(今河南省内黄县东北)县令。

  县令一职,看似是降职,实则也是千石之官,而繁阳县也是有名的大县。这对提升他的政务能力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繁阳县令”出行图就生动展现了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甬道南壁的“繁阳县令被玺书时”还记录了阚如获皇帝玺书嘉奖的画面,可见其任职期间表现优异。

图片

  ▲“繁阳县令”出行图(局部摹本)。(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第117页)

  繁阳任满后,约公元140—150年间,阚如迎来了仕途的高光时刻——迁转至居庸关,出任上谷郡宁城(今河北张家口市西北的万全区)“护乌桓校尉”。

  这一职务始设于西汉武帝时期。上谷郡以怀来、宣化为中心,东至居庸关,西达怀来东部,长城内外历来为乌桓、鲜卑等与中原密切往来的区域。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49年),朝廷复置“护乌桓校尉”于上谷郡宁城,品秩比两千石,负责管理乌桓和鲜卑的岁赏和互市等事务。

图片

  ▲东汉时期,设于上谷郡的“护乌桓校尉”。(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作为“使持节”官员,阚如手握奉旨赏罚的特殊权力以及对于岁赏互市的控制,在该地区具有较高威望。壁画中也多次展现了阚如连骑结队的盛大出行阵仗。

  从繁阳赴宁城的出行图中,刻画了阚如车队途经水桥状居庸关时的壮观场景:桥上以阚如为首的车骑浩荡而过,桥下小舟民众仰目惊叹。如今的居庸关尚有水门的遗存,想来当时这里的水势,可能比现在更大。

图片

  ▲中室东壁 使君从繁阳迁度关时(即过居庸关图)。(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第85页)

  在墓中室东壁下半部,还绘有规模宏大的护乌桓校尉幕府图。宁城南门外,一列身着髡头赭衣的乌桓、鲜卑部族使者,在两排红袍冠带的汉朝侍官的引导下,正行伏拜之礼徐徐入城。

  这一场景生动展现了东汉时期乌桓、鲜卑部族与汉朝边疆的互动:自乌桓南迁入塞后,其部众与汉地边民交错杂居,各部首领定期拜见护乌桓校尉,请求互市贸易。

  通过互市,北方游牧民族得以换取谷物、铁器及日用物资,而汉地边民则引入牛马、毛皮等畜牧产品,双方经济互补,促进了边疆的繁荣与稳定。

  幕府堂院内,身着红黑色长袍的文武官属分列阶前,向主位的阚如行礼。阚如头戴“折上巾”,一袭红色右衽交领长袍端坐堂中,如苍鹰般的目光既显封疆大吏的威严,又含多年经营边疆的笃定。

图片

  ▲《幕府图》中的盛大场景。(图片来源:新华网)

图片

  ▲宁城南门外乌桓鲜卑人伏拜礼图。(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第134页)

  堂下乐舞杂耍不亦乐乎,甲士与吏属环立四周,场面喧嚣隆盛又充满生活气息。

  汉代(尤以东汉为盛)在接待四方部族使者时,常会举办融合中原杂技、西域兽戏的百戏表演,并演奏汉乐及诸族风俗乐舞。在多民族共聚的宁城,阚如也乐得同乌桓、鲜卑等部首领共赏礼乐。

  这组画面说明东汉时期杂技艺术已经扎根于民间,同时在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片

  ▲《幕府图》中的乐舞百戏场面。(图片来源:新华网)

  约在公元2世纪六七十年代,历经半生边疆经营的阚如终老于子孙任职的武成县城(今和林格尔墓葬以东约3.5公里的和林格尔新店子镇榆林城村)。后人以壁画铭刻其传奇人生,使这座墓葬成为汉代边疆治理的珍贵见证。

  阚如的一生看似平淡无奇,没有在史书中留下可以大书书写的功绩。但这恰恰折射出在“因俗而治”方略下,东汉的北方边地总体上安定祥和、农耕与游牧文化在长城沿线和谐共生、各族群混居交融的景象。今天看来,阚如作为一位兢兢业业为国治边、稳边、睦边的官吏,也算是不辱使命,称得上一位“长城好汉”。

  长城,从来都不是隔绝内外的地理屏障,而是各族民众和谐共生的文化交汇区,见证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悠久传统。

图片

  ▲壁画中和林格尔、宁城等地祥和的农耕、放牧共生画面。(图片来源:新华网)

  (作者简介:邱文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在读博士生)


  策划 | 闫   永  肖静芳  吕文利

  监制 | 闫   永  肖静芳 

  审核 | 清   风

  统筹 | 王彦龙

  责编 | 许玲玉

  制作 | 郭欣欣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