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式摔跤:展现力量和智慧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国欣 发布日期:2019-09-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民族式摔跤且里西62公斤级D线循环比赛。 牛书培 摄


  摔跤运动源远流长,我国在黄帝时期就有了摔跤运动,被称为“角抵”。在当今中国跤坛上,并存着三大摔跤式:国际式摔跤、中国式摔跤、民族式摔跤。这意味着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技艺复杂的民族式摔跤,对中国乃至世界摔跤技艺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9月9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式摔跤比赛,在郑州大学中心体育馆正式开赛。当日,25支代表队进行首轮角逐。

  民族式摔跤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郁,自1953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摔跤就成为了竞赛项目,是元老级的竞赛项目。

   民族式摔跤包括搏克(蒙古族式摔跤)、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式摔跤)、绊跤(满族、回族式摔跤)以及希日木(朝鲜族摔跤)6个跤种。

   本届运动会民族式摔跤项目共有25支队伍参加,是本届运动会历时最长的比赛项目之一。

   湖南代表团是第一次参与民族式摔跤项目的竞争,派出了12名运动员,其中6名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级别方面,搏克不分体重级别,分为男女个人赛和男女团体赛;绊跤在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按体重分为56公斤、65公斤、75公斤、90公斤、90公斤以上5个级别;其他比赛按体重分为52公斤、62公斤、74公斤、87公斤、87公斤以上5个级别。本届运动会民族式摔跤将决出29个一等奖,也是决出一等奖最多的项目。

   教练谈传承:

   群众基础深厚,经费保障充足

   卡哈尔曼·达吾提是新疆代表团摔跤队的教练。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他连续参加了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可谓民族式摔跤项目发展的见证者。

  卡哈尔曼说,民族式摔跤,尤其是维吾尔族式摔跤且里西,在新疆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冬天时,在喀什、和田一带,大家在婚礼、巴扎等场合,常以且里西助兴。”卡哈尔曼说,在新疆,且里西可谓是“全民传承”。新疆本次派出的15名运动员,大多数是农牧民。

  参加了8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卡哈尔曼最大的感受是,无论是比赛条件还是训练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

   “比赛着装、规则都越来越规范,场地条件也越来越好。”卡哈尔曼说,运动员们的训练也更加充分。过去,大多是在赛前进行1个月集训。如今,新疆民委每年都会拨专项经费进行支持。在开赛前,选手们可以进行半年的集训,生活方面都能得到保障。

  运动员谈发展:希望加快商业化步伐

  20岁的彝族小伙子曲子必毒来自四川代表团,在9日上午的“格”87公斤级比赛中,经过艰苦对峙,他终于战胜对手,赢得了开门红。他的目标是拿一等奖。

  曲子必毒的老家,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和大多数民族式摔跤的运动员一样,他也不是专业选手,如今是一名职业院校的在读生。

  “‘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婚礼上、火把节上都要摔跤。我从小就会摔跤。”曲子必毒说,在他的家乡,“格”因为有群众基础, 传承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

  这些年的火把节上,会有一些单位举办“格”比赛,获胜者能得到一定的奖励,乡亲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场面非常热闹。

  “我有一个愿望,希望‘格’能走向商业化,最好能有一个像NBA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那样的竞技平台,把这项运动带火。” 曲子必毒笑着说,“‘格’不仅能强身健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交流机制加快了项目推广

  蒙古族小伙子伊德力今年代表宁夏出战。在9日上午的“且里西”87公斤以上级比赛中,他战胜了代表陕西出战的斯恩格嘎日布。

  事实上,伊德力和斯恩格嘎日布是内蒙古老乡,都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牧民。两人在本届运动会上都交流到其他省份参赛,伊德力在宁夏集训已经1年有余。

  伊德力和斯恩格嘎日布的“转会”,源于运动会的交流机制。各省份经过协商,可以依据赛会相关规定进行运动员交流。内蒙古在民族式摔跤项目中具有传统优势,是本项目的运动员主要“输出地”。

  看一下各代表团的摔跤运动员名单会发现,他们都来自各个民族。西藏摔跤队由藏族、彝族和蒙古族运动员组成;河南摔跤队由回族和蒙古族运动员组成;北京摔跤队由回族、鄂温克族和维吾尔族运动员组成。

  伊德力说,各跤种本来只是一个区域性的项目,通过交流机制而被推广到了更多地区,从而提升了摔跤项目的整体传承水平。“奖牌竞争并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种光荣的责任。”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