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长运动员杨学海:用武术架起沟通的桥梁
来源:中国民族报 文静 发布日期:2019-09-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西宁八门拳”传承人杨学海  本刊记者 王京广 张华 摄


  一袭练功服气定神闲,拳掌如风,棍影如电。记者见到杨学海时,他正在驻地练习。一招一式法度谨然,劲力饱满,闪转腾挪间游动八方,让人丝毫不觉得他是一位70岁的老人。杨学海是第三次代表青海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他也是本届运动会中最年长的运动员。

  8岁习武,13岁拜师,武术陪伴了杨学海的一生。年轻时,杨学海从事运输工作,利用空闲时间练武是他的生活习惯。1970年,杨学海被调往齐齐哈尔工作。冬天夜晚的寒冷,高强度工作的疲劳,都没有改变他对武术的热爱。

  经过50多年的刻苦研习,杨学海成长为“西宁八门拳”的传承人。八门拳全称“驷意八门拳”,讲究以意行拳、虚实变化之理。2009年,八门拳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至今,杨学海共教授了1200多名徒弟,如今仍有60多位徒弟每天与他一起练习,其中包括回、汉、藏、土、羌、撒拉等多个民族。“我还会定期组织大家开展野餐等活动,不同民族的师兄弟在一起,既切磋了技艺,又沟通了感情。”杨学海说。

  在杨学海众多的徒弟中,年纪最小的7岁,最大的已有92岁。随杨学海学了40多年武术的李安东退休后回到陕西,现在也招收了10多位徒弟。

  “在我看来,武术是增进不同民族了解的桥梁。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杨学海说。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八门拳,杨学海开始著书立说,并在多个刊物上发表文章。2015年,通过整理自己的习武笔记,杨学海出版了青海省第一本武术专著《天齐棍》。

  习武修德,立人为本。青海代表团武术教练员赛自华曾多次与杨学海一起参加比赛。“杨老先生的武德令人钦佩。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的精神风貌、纪律意识都很好。”赛自华说。

  羌族运动员张小勤是此次青海代表团武术队唯一的女队员,她是一名大学生。赛前一个多月,杨学海每个周末都去学校给张小勤单独培训。说到自己的师父,张小勤脸上漾起笑容:“他就像我的爷爷一样。”

  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结缘,是杨学海自己争取来的。因为早有关注,杨学海在青海筹备参加第九届运动会时毛遂自荐,希望参加武术比赛。在那一届运动会上,杨学海如愿取得了青海省代表团武术队历史最好成绩。

  说起获得的荣誉,杨学海如数家珍。在各种武术比赛中,他共获得48枚金牌、36枚银牌和15枚铜牌。

  “通过武术让不同民族的同胞成为朋友,是我毕生传授武学的愿望。”杨学海说。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