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历史上的景教
来源:中国民族报 阿迪力·阿布力孜 发布日期:2020-03-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霍城县阿力麻里古城遗址出土的景教石碑 (元代) 阿迪力·阿布力孜供图

  在新疆历史上出现过多种宗教,有早期的自然崇拜、萨满教、摩尼教、道教、佛教、景教、伊斯兰教等。人们对佛教和伊斯兰教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对新疆历史上出现的景教却知道得比较少。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霍城县出土了许多叙利亚文景教石碑,为我们了解景教提供了珍贵资料。

  景教即基督宗教派别聂斯托里派,是我国对该派的一种称谓。“景”字含有“光明广大”之意,源自《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着几块景教石碑,出土于霍城县阿力麻里古城遗址,其中一块保存完好,长20厘米,宽12.5厘米。石碑为细腻光滑的椭圆形扁平砾石。上部刻有十字架图案,下部两侧刻有叙利亚文字。新疆大学教授牛汝极翻译为“伊丽莎白,青年女子”。石碑图案和文字雕刻精细、流畅,是元代察合台汗国的文化遗存。

  1953年,我国“西北文物考察团”曾在霍城发现1件叙利亚文景教墓石。1958年黄文弼在霍城考古调查时发现了3件叙利亚文景教墓石。198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工在阿力麻里古城旧址发现一件景教石碑。新疆拜城一带也曾发现数方元代景教石碑,现不知下落。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霍城县博物馆保存有阿力麻里古城(今伊犁霍城县境内)遗址出土的景教石碑。从有关资料获悉,1885 年在中亚七河地区的西辽都城虎思斡鲁朵故城附近共发现 610 块墓石,其中 7方墓石的墓主人即为阿力麻里人,过世年代在 1287—1300 年间。1902 年,一名俄国人在伊宁收集到一件阿力麻里出土的景教墓石。阿力麻里景教石刻遗存尽管数量不多,但说明历史上西域地区景教是十分盛行的。

  景教何时传入新疆,史籍上没有确切的记载。学界普遍认为,景教传入西域早于传入长安,是从西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从考古出土的情况看,景教在唐朝时已经出现在吐鲁番地区。1963年至196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对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进行考古发掘,其中在唐朝中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件联珠纹彩绘陶罐,陶罐外壁的十字纹清晰可见,应该是吐鲁番景教的文化遗存。

  一般认为,景教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带来的。粟特人善于经商,不仅将商品运至各地,丰富了当地的物质生活,而且将不同的文化习俗远播到新疆在内的地区。他们先将祆教(拜火教)传入新疆,后来又将景教由中亚输送到这里。

  景教传入新疆各地以后,其势力远不及佛教、伊斯兰教那样强势,主要是在民间流传。当时佛教已为西域各地统治者所推崇,疏勒、于阗、龟兹、鄯善、高昌等地都盛行着佛教。景教徒、祆教徒都是和佛教徒杂居相处的。

  2

  唐朝会昌灭佛时,景教在中国内地的传播渐趋衰亡,但西域的景教并未受到影响。传教士从内地进入西域地区发展,到了宋元时期景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高昌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枢纽之地,一直是西域东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成为西域景教的传播中心。

  1904年至1905年,德国“探险队”在吐鲁番及其周围进行发掘,盗走了很多景教文物。他们在位于今吐鲁番市北部十公里的布拉依克附近的水盘遗址,发现了著名的回鹘文、粟特文写成的《福音书》《圣乔治殉难记》《巫师的崇拜》,叙利亚文和波斯文书写的《圣咏集》,还有景教赞美诗等,这些文献时代为9-12世纪。由此可知,信仰景教的是少量的回鹘人,此外还有叙利亚人、粟特人和波斯人。

  景教在高昌的传播发展,呈现出民族、语言及文化的多样性。高昌一寺院发现的一幅比较完整反映基督教“圣枝节”的壁画上,几个具有回鹘人面部特征的景教信徒手持棕枝,虔诚地站在一旁,迎接耶稣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

  从大量景教经典的发现不难看出,景教经典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而且其教义礼仪也已深入人心。这些都说明,景教已经渗入到部分回鹘人的社会生活里。当地统治者虽然推崇佛教,但对其它宗教并不歧视,不加排斥。所以各种宗教能够融洽相处,各行其道。

  公元982年,北宋使者王延德访问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他见到当地“复有摩尼寺、波斯僧,各持其法,佛经所谓外道者也”。唐代景教被称为“波斯教”,所以唐代来华的景净和阿罗本又称“波斯僧”。

  3

  西辽至元时期,景教迅速传到新疆各地。当时的喀什噶尔是西域伊斯兰教的中心,但景教也得到了发展。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行经新疆途中,看到喀什、和阗、莎车、库车、吐鲁番、哈密等地都有景教徒分布。马可·波罗还注意到各地景教徒与穆斯林和偶像派教徒(指佛教徒)同居一城,“他们按自己的教规生活,在自己的礼堂做礼拜”。13世纪中期法国旅行家鲁不鲁克在其所著的《东方行纪》中指出:“在所有畏吾尔儿人的城市中,都有聂斯托里派教徒和萨拉森人。”

  元朝时期,景教在北方草原游牧部落中广为传播。轮台、阿力麻里等地都建有景教大教堂,并有自己的主教。

  畏吾儿人塔塔统阿是元代著名的历史人物,为蒙古人创制了文字,他信奉景教。另外,著名旅行家畏吾儿人拉班·扫马和马可斯也是虔诚的景教徒。拉班·扫马因通晓蒙古语和欧洲语言,曾被元朝委任为出使欧洲各国的大使,并担任过景教的“巡察总监”,马可斯曾任景教“东方教会大总管”等职。

  元初,道教首领丘处机西行至轮台时,有“迭屑头目为迎”,“迭屑”是元代文献对景教徒的称谓。有些部落酋长和上层贵族也信奉该教,使景教在游牧部落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据考古发现,在伊犁地区霍城县阿力麻里古城遗址,有一些刻有十字的元代景教徒墓石和刻石出土,说明景教在察合台汗国时期十分兴盛。

  元代,阿力麻里的经济曾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成为中亚的一个政治经济中心和中西陆路交通的枢纽。丘处机、耶律楚材、常德以及亚美尼亚国王海屯、教皇的使臣马黎诺里等经过此地,都留下了关于阿力麻里的记载。但在长期战乱中,此城数度被毁,以后逐渐废弃。

  遗址中发现的聂斯托里派教徒墓碑证明,14世纪时,阿力麻里城曾经是景教活动中心之一,有部分居民信奉景教。14世纪中叶以后,景教在西域整个地区衰落。1354年,秃黑鲁帖木儿汗接受额什丁和卓父子的宣传,归信伊斯兰教,并带动16万蒙兀儿属下信教,随后,额什丁和卓又在库车地区展开宣教活动,当地居民改宗伊斯兰教。黑的儿火者汗则以“圣战”征服佛教占统治地位的吐鲁番地区,迫使当地居民改信了伊斯兰教。与此同时,天山南路的景教也销声匿迹了。

  但是,北疆地区除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在游牧民中间同时流行外,景教也并未完全消失。在伊犁地区和靠近吐鲁番的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附近)仍有少数的景教信仰者,他们仍用叙利亚语做祈祷。直到19世纪中期沙俄侵占伊犁时,仍发现该地区有聂斯托里派信徒三四百人。沙俄企图让他们放弃景教信仰而改信东正教,遭到拒绝。但从此以后,再未见到任何有关景教或景教徒的记述和传闻,景教在新疆的传播已成为历史。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

《中国民族报》(2020年3月24日 0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