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重于泰山。过去的一年,从田间地头到工厂矿山,从医院学校到企业社区,代表委员们座谈、走访、调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圆满收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奔走于脱贫攻坚的田野上,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与人民群众一起奋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
全国人大代表宋水仙展示带去北京的马尾绣衣服。梁晓琳摄
“水仙啊,全国两会马上要开了,我想组织提交一份联合建议,呼吁政府支持建一个平台,不仅可以展示、宣传、销售我省的民族文化产品,还要打造一个大的品牌,以品牌引领贵州民族工艺的发展,你觉得怎么样?”
“很好很好,我同意!”
5月12日,正在自家的马尾绣公司大厅整理绣品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遗马尾绣传承人宋水仙接到电话,打电话的人是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遗苗绣的传承人石丽平。
“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打造一个响亮的省级民族工艺品品牌,能带动更多人致富。”石丽平说。
“我们要把平台搭建好,大家信息共享、抱团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好家乡的绣娘,为乡村振兴出力。”宋水仙点头说。
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宋水仙一直关注民族文化发展和脱贫攻坚。今年,她通过调研走访,准备了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发展、大力扶持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6份建议。
疫情影响下,宋水仙的水仙马尾绣公司开始尝试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展示、宣传、销售马尾绣。
“直播反响还不错,从最开始只有6位观众,到最多时有511位观众,我觉得线上推广马尾绣很有前景。”宋水仙说。
但宋水仙也有一些担忧,做大做强民族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为此,宋水仙在建议中写道:希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和中小学,定期举行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同时,开展校企合作,为民族文化培养创意人才,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血液。
“我希望民族文化产业不仅仅是帮助大家脱贫,更能帮助大家致富,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宋水仙说。
(编辑:李华)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