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扎实推动“三交”史料汇编工作丨经验交流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5-05-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重要任务,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行动,是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甘肃省扎实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甘肃卷》(以下简称《甘肃卷》)编纂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强化使命担当,提高质量效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力量协同,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编纂工作,成立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编纂委员会和8个课题组开展编纂工作。甘肃省委宣传部将《甘肃卷》列入《甘肃省“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重大特色学术文化工程项目。坚持科学严谨、追求精益求精,编纂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严格遵循编纂体例和样章要求,力求体例上真实鲜活、学术上经得起检验、使用上有重要价值。注重整体推进,提高质量效率,把“铸牢”贯穿编纂工作全过程,全面挖掘、整理、辑录从先秦到新中国成立前5000多年间陇原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用客观的态度、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事例,充分印证甘肃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贡献。当前,已形成270万字的《甘肃卷》(送审稿)。

  深化研究阐释,做出“甘肃”贡献。一是史料丰富,特色鲜明。坚持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与甘肃历史区位特点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注重甘肃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发掘、整理、甄别、收录,涵盖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代、清代、中华民国、考古文博等8个部分史料,进一步凸显历史的连续性与交互性、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二是以物证史,以史解物。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编辑、归纳甘肃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资料,多视角、多路径、多维度阐释各民族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文化上的兼收并蓄、情感上的相互亲近,突出彰显甘肃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独特贡献。三是论从史出,以史鉴今。从史料中揭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明晰甘肃各民族在共同开拓我国辽阔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作出重要贡献、在共同书写悠久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在共同创造灿烂文化中担负融通发展使命、在共同培育伟大精神中增添丰富厚重底蕴等内容和观点。

  打破研究壁垒,打造精品力作。一是打破传统史学研究壁垒。《甘肃卷》编委会和课题组以历史学为基础,采取政治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辑录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考察与综合分析,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二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甘肃卷》对甘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求真求实,直面重大问题,回应时代关切。编纂过程中发表了《论中华民族多向度交融》《全面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逻辑》等学术论文,对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梳理评价。三是注重研究成果转化。将史料汇编、学术研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先后出版著作7套(部),发表学术论文与普及读物70余篇,在主流媒体平台刊发相关成果,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为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甘肃省民委供稿)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