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系列访谈】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5-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刘芳震

白加扎西

钟海燕

文正友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两会期间,我们特别邀请来自武陵山区、三江源地区、浙南山区、乌蒙山区的4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讨论。

  ——编者

  本期嘉宾:

  刘芳震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土家族

  白加扎西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长,藏族

  钟海燕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县长,畲族

  文正友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彝族

 

  主持人:

  李翠、罗一萌 中国民族报记者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

  主持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您所在的地方是如何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刘芳震:对恩施来说,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良好的生态。习近平总书记5月22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5月24日参加我们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要求,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早在2008年,“生态立州”就上升为恩施的全州战略。恩施州委、州政府积极作为,创新思路,坚持制度引领、规划先行、法治保障,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制度方面,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级各部门主管领导专职抓、相关单位全力抓、上下一起共同抓的工作格局。规划方面,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立法方面,出台《恩施州山体保护条例》,颁布清江、酉水河、森林资源等保护条例。在湖北省率先推行“山长制”,积极推进“路长制”,严格落实“河(库)长制”,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率先出台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奖励办法。2019年,恩施州、恩施市、咸丰县同时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市、县)”称号。

 

  白加扎西:果洛州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腹地、“中华水塔”的核心地带。对果洛州而言,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贡献也在生态。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果洛州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牢牢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牢牢把握用严格制度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思维,牢牢把握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观,牢牢把握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特殊要求,把“七个牢牢把握”贯穿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全过程。

  我们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科学制定有关方案和制度,扎扎实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钟海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缘起于浙江、践行于全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浙江绿色生态屏障,景宁县千方百计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利用好、提升好,加快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奋力书写“两山”理念时代答卷的景宁篇章。

  景宁地处浙西南山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的时候,曾两次深入畲乡山区调研指导,并教导我们“生态的优势不能丢”。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始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发展格局。

  我们坚持以最顶格的生态标准、最严格的生态治理、最科学的生态制度,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入执行产业负面清单,持续推进节能降耗、污染物排放和总量控制。系统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蓝天保卫战等大会战,统筹推进“水、气、土、固废”综合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先后创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浙江省生态县、浙江省森林城市、浙江省园林城市、浙江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稳居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

 

  文正友:我的家乡海雀村位于黔西北,居住着200余户苗族和彝族村民。这里曾经“苦甲天下”,是贵州扶贫开发一类重点村。而今的海雀村林茂粮丰,充满诗情画意。在我看来,海雀村的华丽转变,正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诠释。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毁林开荒,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不足5%,上万亩草山草坡和次生林沙化严重,大小山坡都成了光秃秃的“和尚坡”。阴雨时节,土层越冲越薄,庄稼收成越来越少。到了年底,就有村民缺粮。1985年,新华社记者刘子富撰写了《赫章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一文,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同年7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赴赫章县调研,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今年3月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包括赫章县在内的5个地方代表作了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地区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等做法表示肯定。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海雀村各族群众植树造林、发展产业、奋力拼搏。2016年,海雀村整体脱贫。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0611元,森林覆盖率超过70%。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主持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您所在的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富有特色的实践?总结了哪些经验?

 

  文正友: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以前,乡亲们住的是杈杈房,大风一来就被扯得支离破碎,我的父亲文朝荣担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后,发誓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决心与风沙战斗到底。1986年冬,父亲提出在村里种树。刚开始,很多村民不理解:“饭都没得吃,还种什么树?”父亲解释说: “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才能喂牲口,有牲口才有肥,有肥才有粮。”通过开大会、讲利害、做动员等各种方式,大家的思想认识终于统一了。

  短短3年间,父亲带领大家在全村35个山坡、1.3万余亩的荒山上种下华山松。树木成林后,村里开始发展畜牧业等多种经营,并组建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了植树、种草、养畜、种粮的发展之路。2004年,我担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后,又带领大家陆续建起了蛋鸡养殖场、苹果基地、食用菌大棚等,效益还不错。

  三分种,七分管。为保护树林不受破坏,村里在1989年制定了护林公约,成立了护林巡逻队,各家各户护林的积极性都很高。护林员每天中午11点集合安排巡山工作,下午6点集合交巡山记录,每天如此,雷打不动。

  在大家的精心守护下,村里的树越来越多,野猪、野鸡等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钟海燕:守住生态红线是底线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把生态的潜力转化成为区域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在持续护美绿水青山的基础上,我们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打造“景宁600”区域公共农业品牌,构建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4家,建成高标准生态农业基地9.17万亩,实现品牌销售额14.61亿元,品牌溢价率达30%以上。发挥景宁作为华东地区唯一民族自治县的特色优势,全力培育全域旅游支柱产业,与央企港中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落地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打造一批全省知名的乡村精品民宿,农旅、文旅融合新业态不断深化,“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步伐不断加快,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白加扎西:多年来,果洛州按照中央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要求,坚持生态立州战略,着力实施以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保护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扎实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制定和执行主体功能区红线规划,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行生态补偿资金、生态保护公益岗位绩效管理机制,认真落实生态保护绩效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得到进一步巩固。

  通过一系列措施,果洛州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草原生态有效恢复,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森林恢复生机,黄河源头再现波光粼粼、星罗棋布的千湖景观,随处可见藏野驴、狼、狐狸等各种野生动物,还多次发现珍稀动物雪豹的活动踪迹。生态保护红利逐步释放。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生态补奖政策的落实、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的推进以及生态公益性岗位的增加,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农牧民就业增收渠道,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

  更可喜的是,全州广大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空前提高,形成了人人关注生态、奉献生态、保护生态、发展生态的浓厚氛围。如今,生活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里的牧民群众从过去的草原使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他们佩戴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袖标,用实际行动保护着三江源头的绿水青山。

 

  刘芳震:我想先讲两个故事。恩施市新塘乡河溪村地处国家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边缘,因多条溪水在此汇聚而得名。过去,山外常有人偷偷跑来炸鱼盗鱼,鱼群种类、数量急剧减少。2017年,村民们自发成立恩施州首个农村公益生态环保协会,组建巡护队,昼夜值班。家家户户还踊跃捐款,在溪水中增殖放流,河溪流域逐渐恢复了生态平衡。

  恩施州素有“鄂西林海”之称,但在上世纪70年代,乱砍滥伐导致森林成秃岭,许多林场员工都离开了。坚守在恩施市龙凤镇凉风垭林场的护林员向德友和几位工友,每天巡山、管护、育苗、植补,在山上种了10万余株马尾松、刺杉、华山松等。如今的凉风垭林场林海面积达6700余亩。

  这两个故事,是恩施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我们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大力实施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切实加强机动车船污染防治,重点强化扬尘管控。扎实推进清江、三峡库区巴东段等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工作,“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深入推进。加快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实现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全覆盖。大力开展土壤酸化治理、化肥农药管控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工作,扎实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不断健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土壤治理与保护。同时,全力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全州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目前,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4.65%,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18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7个,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居湖北省第一,生态环境状况指数79.14、全省领先。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恩施州生态价值达10.74万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硒都”“华中药库”“鄂西林海”“天然氧吧”。

 

  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

  主持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对于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大家有哪些计划?

  钟海燕:来北京开会前,我到乡村去开展履职调研,发现群众编起了顺口溜,说“叶子就是票子”“风景就是前景”,纷纷要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好让他们多种树。可以说,做山水林田湖草的朋友与守护者,在畲乡景宁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色要成为最动人的色彩”的谆谆教诲,坚持“两山”理念,用好跨山统筹、问海借力、创新引领三把金钥匙,聚焦聚力“百山祖国家公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农村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等创建载体,联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美丽城乡建设,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推动城乡功能重构和品质提升,让城市乡村融入山水田园,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立足生态优势,加快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奋力拓宽“两山”转化新通道,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景宁,努力成为展示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文正友: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在贵州代表团驻地展出的图片中,看到了父亲的照片,这让我非常感慨。守护好海雀村的一草一木,是父亲一生的心愿。我要继承父亲遗志,带领大家守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致富产业。

  我们将围绕万亩林海做文章,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业,走发展和生态兼顾的路子。村子环境好了,旅游业也要发展起来,我们要打造海雀村乡村旅游名片。

  刘芳震: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向不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力度不减,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建成果,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抓好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在新的更高水平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餐饮油烟治理、扬尘污染治理,持续巩固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成果,实行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理。

  继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推动“河(库)长制”提档升级,扎实开展重点流域区域“三水共治”工作,确保全州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

  继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管控,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安全利用。

  我们还将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强自然保护地规范化管理,大力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力争将恩施州纳入全国“两山”创新实践基地,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白加扎西:我们将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稳定发展的根本前提,力争在改善环境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高质量实施好重点生态工程。以积极开展保护“中华水塔”行动为引领,不断强化“源头责任”,展现“干流担当”,努力在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方面继续走在青海省前列。高质量实施好黑土滩治理、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三江源二期项目,并扎实做好三江源二期工程国家验收总体评估工作;继续实施好天然林、公益林资源管护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及湿地公园建设等专项工程;全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高起点规划和实施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三期项目和长江、黄河果洛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强力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把污染防治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旅游发展等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域无垃圾行动”、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实施“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和三江源地区燃煤减量化工程。深入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环境监测体系等重点工程。高度重视中小流域治理,加快实施防洪治理和防洪工程。深化河湖长制工作,认真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全面加强国土绿化工作,持续抓好城镇高标准造林绿化工程。继续做好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

  我们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