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州:以绿水青山为“笔” 绘就小康梦
来源:新华网 杲均丰 发布日期:2020-09-1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十多年前这里交通闭塞,种地放牧一年只挣几千元。现在这里变成民俗体验区,我把蒙古包改成牧家乐,还盖了一间宴会厅,在家就能挣钱,感觉像做梦。”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博格达尔镇村民巴音加甫感慨地说。

温泉县博格达尔山民俗风情园景区。资料图

  温泉县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西部,三面环山,因境内有数处著名的温泉而得名。2017年,温泉县大力推进特色旅游建设,香紫苏旅游节、北鲵科考游、花卉观光游等一系列旅游产品相继推出,越来越多像巴音加甫一样的村民借助旅游接待致富增收。

刚下过雨的温泉县,天空中挂着一道美丽的彩虹。新华网 杲均丰 摄

  不同于巴音加甫,同在牧区的巴音草呼特实现的是关于儿时的“绿水梦”。

  “七、八岁时在歌里第一次听到艾比湖,我想那里应该很美,蓝蓝的湖水、肥美的水草。”巴音草呼特出生在艾比湖以西200多公里的牧区,那里没有湖泊。

  但9年前巴音草呼特乘车满怀期待地路过艾比湖,目睹湖区真容的他却是满满的失望。

新疆艾比湖畔荒漠植被一度受到严重破坏(历史资料图)

  过去,由于渔业开发、牧业生产等,造成湖区荒漠化加剧。从北面山口吹来的大风,使艾比湖一带成为新疆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在“金水”和“绿水”面前,博州党委、政府毅然选择了后者。

  2015年,艾比湖区域启动湿地生态移民计划。历时三年,艾比湖区域牧民尽数从湖畔搬离,企业彻底停止捕捞。

  生态移民带来自然与人类双赢。艾比湖东北部的科克巴斯陶是生态移民的重点区域。如今,那里生态环境正逐步恢复,牧民也因生态移民变为城市市民,在新的身份中开始新的生活。同时,得益于绿化造林、防风治沙各项工作推进,艾比湖生态保护区植被得以恢复,大量野生动物回归,水域面积从500多平方公里恢复到800多平方公里。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鸥鸟翔集 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现在艾比湖底的盐碱土不再像过去一样随风刮向各地,周边各县市风沙渐小,“驼队”渐密。

  随波荡漾的艾比湖水映衬着巴音草呼特“绿水梦”的同时,也映衬着无数博州人的“安居梦”。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博州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植树造绿、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加快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探索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推窗见绿、出门赏景”变成现实。

绿化后的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呼萨英铁热克村。赛永杰 摄

  “我们种植苹果树,不仅是因为它有经济效益,而且它开花好看,能成为我们村的一道风景线。”博州精河县巴音那木村支部书记图尔巴特说,“我们在村子周围和巷道种树,把国土绿化和村庄绿化美化结合在一起,两全其美。”

  巴音那木村是博州今年18个绿化美化项目涵盖的村庄之一。截至2020年6月份,博州村庄绿化美化项目完成绿化面积696.4亩,完成植树68182株。博州林草局林管站站长米尔夏提介绍,今年博州计划造林3.8万亩,新增人工造林1.2万亩,退化林修复2.6万亩。目前,已完成春季造林面积1.01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83.3%;完成退化林修复面积2.54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97.4%。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博州在全域旅游的道路上高歌猛进。2019年,博州接待游客1013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实现旅游收入140亿元,分别增长77.7%、104.7%。

赛里木湖景区一角  

  如今的博州,城区绿化带纵横交错,公园绿地芳草萋萋;城郊生态防护林曲径纵横,林木葱幽;乡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路巷道满眼青翠;湖水波光粼粼,处处生态氧吧……

  无数人在这里安居乐业,共圆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