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工作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铁军 发布日期:2021-06-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套,960多万人“挪穷窝”,摆脱了闭塞和落后,搬入了新家园。当前,易地搬迁工作已由“搬迁建设”进入“后续扶持”为中心的新阶段,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保障搬迁群众稳定就业、促进搬迁移民社会融入,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工作。

  因地制宜,发展安置区特色产业

  易地搬迁不是简单的转移人口,而是涉及城镇化、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大规模移民搬迁是推动安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动力,发展适合搬迁移民的产业结构与类型,是搬迁群众实现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针对不同安置方式,立足不同类型安置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安置区特色产业。

  要强化规划引导作用,确保搬迁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同轨并行。围绕安置区资源禀赋布局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将乡村振兴有关政策措施向安置区倾斜,做到每个移民安置区附近都有一套产业和就业增收举措。

  要围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育苗育种等绿色生态产业,培育发展移民安置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与搬迁群众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把搬迁群众有效嵌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努力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

  要根据安置区农业资源和农产品特色,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提供与城乡消费结构升级相适应的绿色农产品、体验式农产品,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多措并举,保障移民稳定就业

  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一步是就业。

  要深入挖掘安置地区就业岗位。加快安置区内重点建设工程、重要产业项目、“扶贫车间”等建设,促进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通过设立公益岗位优先保障残疾人就业,实现零就业移民家庭动态清零,重点解决好搬迁群众在过渡期内的生计问题,确保社会稳定。外出务工是搬迁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要继续加大与发达地区用工企业的联系,落实好外出务工岗位补贴、培训补贴、交通补贴等政策,鼓励劳动力转移就业。

  对靠近工业园区、靠近旅游景区、进城安置的搬迁群众,要结合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根据搬迁群众技能素质、就业现状、就业意愿、务工去向等情况,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向安置区周边的工业企业、旅游服务、商贸流通等二三产业转移,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在安置区就业。

  要积极鼓励搬迁群众创业就业。做好金融支持,对符合贷款条件、有产业发展需求的搬迁群众实现“应贷尽贷”,有效解决资金难题。加强电子商务培训,鼓励搬迁群众参与特色产品的网上销售,不断壮大电商队伍。

  完善政策措施,促进社会融入

  易地搬迁群众来自四面八方,需要抓好社区建设与社会融入,更好方便搬迁群众生产生活。

  要促进各项扶持政策有效接续。健全搬迁群众迁出区与安置区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解决好搬迁群众户籍、社保、教育、医疗等迁转接续问题,落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支持易地搬迁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旧房拆除和旧宅基地复垦整治、安置住房不动产确权登记等各项工作,切实保障搬迁群众合法权益。

  完善安置区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提供一体化、均等化服务。按照配套要求建设好普惠型幼儿园,依托安置区新建和周边原有学校,对接做好搬迁群众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全面落实教育政策,提供就学便利。依托安置区新建和周边原有的基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行业标准和服务规模,配齐医务人员,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户籍管理、就业服务、学籍转接、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各类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围绕生活便利,重点发展居民物业、购物、餐饮、维修等生活服务,鼓励邮政、金融、电信等公用事业服务单位在安置区设点,并针对安置社区物业管理、水、电、燃气等提供过渡期优惠补贴。

  完善移民安置社区治理体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安置区,提升治理效能。依法依规建立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互助组织等,以治理有效为导向,把移风易俗、遵纪守法、诚信友善、尊老爱幼等纳入社区积分制治理,并因地制宜试点推广。

  建立“志智双扶”机制,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日常培训,在安置社区引入能力提升、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社会工作服务,同时注重培育搬迁群众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切实增强搬迁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作者系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决策咨询部教授)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