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恒儒 发布日期:2021-11-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武威市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生活着汉、藏、回、蒙古等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是甘肃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

  近年来,武威市在党中央和甘肃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鲜明主线,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导体系

  强化理论武装。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特别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凝聚共识、统一行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整理编印理论学习材料,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与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一体运行,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制定下发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系列文件,着力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

  完善工作机制。完善民委委员工作制度,市级民委委员单位和民族工作重点联系单位由原来的30个增加到36个,各县(区)都建立了民委委员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由专职统战委员负责民族事务,村(社区)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协调做好民族工作,全市上下构建起四级民族工作网络。

武威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选培民族干部。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出台措施不断加强各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

  强化督查考核。把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考核重要内容,开展督促检查。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以适当方式给予鼓励表扬。

  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

  创新教育内容。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武威市委党校、武威一中、武威十九中等单位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无神论教育;积极构建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程体系,打造“同上一堂思政课”工作品牌和“思政教育课前两分钟”活动品牌,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

  突出教育重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武威精神,厚植各民族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大力宣传学习“戍边卫国英雄团长”祁发宝事迹,用“家乡的英雄”教育和感染各族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举办武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不断增强全市干部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凉州会盟纪念馆

  健全教育机制。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指导编排“凉州会盟”课本剧,编印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读本。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决抓好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各项工作。天祝县深入推进古诗词进校园、普通话进校园,持续办好校园广播,效果显著。以天祝县安远镇安远学校为试点校,挂牌建立兰州交通大学天祝县语言文字服务站,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阅读与写作指导、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培训等工作,架起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桥梁。

  创新教育载体。组织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认真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走访、大整改”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文学作品评选、“石榴杯”甘肃省民族书画摄影展、甘肃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充分利用好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努力讲好“凉州会盟”故事,充分发挥白塔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实践平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交流窗口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打造教育基地。构建具有武威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研究体系。凉州会盟纪念馆、八步沙治沙纪念馆被确定为甘肃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武威市博物馆、凉州文化研究院等14家单位设立首批武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研究基地,为推进新时代武威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工作体系

  树立鲜明导向。武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把创建工作与“平安武威”“法治武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有机结合,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到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工作中。

  拓展工作领域。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目标,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立足“紧扣主线、筑强阵地、创新载体、建好品牌、促进融合、突出重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思路,努力打造创建工作“武威品牌”。大力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广泛开展创建“七进”工作。按照打造“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门户市”的奋斗目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工作,联创共建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坚持创建工作“一县区(行业)一品牌、一县区(行业)一特色”创建理念,从方法、载体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深入挖掘提炼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典型事迹,重点打造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天祝县税务局、国网武威供电公司、凉州区东关街街道办事处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首届体育文化节上,各族学生步入会场。

  制定印发命名办法。命名了第一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基地)”。召开全市第7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0个、模范个人20名,引导激励各类先进典型争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擎旗手”和“排头兵”。

  加强创建工作力量。充分发挥首创精神,把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同考核,对标对表“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创建要求,制定创建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整体谋划、分类指导,推动创建工作落地见效。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指导中心与各县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指导中心建立健全沟通议事机制,定期交流全市创建工作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形成创建工作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着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基础

  推进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高标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示范乡镇(街道)。凉州区寺巷子社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书香凉州”经典诵读等活动,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被命名为“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天祝县打柴沟镇利用传统节庆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民勤县对困难家庭开展产业帮扶,全面解决流动学生就学问题,建立医保共享机制,全部落实异地医疗报销制度;建设综合文化站、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同心广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共建美好家园。

天祝抓喜秀龙草原

  打造具有武威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重点突出“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化旅游主题,合力打造“天马故乡·醉美凉州”“沙海绿洲·绿洲碧海”“青藏之眼·绿色天祝”“丝路要塞·红色古浪”系列旅游名片,做好旅游大文章,提升武威新形象,丰富民族工作新内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总结提炼了“天祝八景”“天祝八俗”“天祝八珍”“天祝八艺”等深入人心的文化旅游形象品牌;围绕天祝铜牦牛、藏族刺绣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了一批设计精美、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高原小白”毛绒玩具系列荣获2019年甘肃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开展群众性交流活动。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竞赛,举行“幸福藏乡·感恩祖国”万人升国旗唱国歌仪式,举办“奋进藏乡·如意天祝”春节文艺联欢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宣讲,举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和“民族一家亲·同心庆百年”文艺演出,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发出《武威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倡议书》《致凉州区各族干部群众的一封信》;与中国联通武威分公司合作,集中推送民族团结进步微信公益广告,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攻鼓子。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策划实施“讲好凉州会盟故事·促进民族团结”有奖征文活动和“武威年味·白塔印象”随手拍摄影、微视频大赛,讲述团结故事、宣传民族政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在抓好华锐藏族民歌、土族格萨尔说唱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持续做好“华锐格萨尔史诗说唱”“华锐赞词”等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2021年6月,天祝唐卡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格萨尔文化展”“华锐唐卡艺术展”等展演展示活动;选派非遗传承人到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学习培训,有效提升了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意识和传承技艺水平,推动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着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

  武威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倾力打造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门户市,努力打造河西走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武威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食品工业、新能源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坚持绿色有机循环发展方向,建设西北丝路寒旱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食品工业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打造3个超百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超十亿元的产业园区、12个超亿元的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食品工业集群。新能源产业立足风光资源优势,推动形成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的开发建设格局。文化旅游产业围绕推进全域旅游,力争在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综合开发和深度开发上见到更大成效,打造历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

  今年上半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生产增势强劲,重大项目开复工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6.12亿元,同比增长11%。

天祝县松山镇大力发展藜麦产业。

  天祝县依托国家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生态工业等生态产业,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规划建设六大景区、培育发展“八大特色产业”,先后建成金鸡、藜麦等12个特色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生态工业积累了一定基础和优势。全市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全社会感恩奋进的氛围更加浓厚。

  着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基础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结合“平安武威”“法治武威”建设和“七五”普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12·4”宪法宣传日等,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法治建设获得感”为主题,全面组织实施2021年10项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各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法治武威”建设成效和各族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武威市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增强“五个认同”。

  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监督。充分发挥市、县(区)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法律服务工作站、村法律服务工作室作用,在天祝县开展“法律体检”行动,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民族事务依法治理监督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创新方式和载体,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看得见”的法治形式,内化为根植于各族群众内心的法治信仰。    

(图文均由武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提供)

(编辑:杨春燕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