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的“基因编码”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日期:2022-06-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这是6月9日拍摄的麦积山石窟(无人机照片)。

  目前,《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的体例和样稿进入修改完善阶段,计划2022年底前完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张铭介绍,此次编撰的《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的体例和样稿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测量、碳十四测年等技术,对麦积山石窟第74窟、第78窟所有文物信息,以文字、数字化测绘、图版、影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记录。这为后续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作为麦积山石窟保护工作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考古报告被称为对石窟的一次“基因编码”,将科学系统地保存麦积山石窟的完整信息,具有永久性学术价值。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遗产点之一,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麦积山石窟第133窟内的造像(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张铭(右)和同事修改完善《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的体例和样稿(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有着“东方微笑”之称的麦积山石窟第133窟第9号龛内的小沙弥造像(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张铭(左)和同事修改完善《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的体例和样稿(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6月9日拍摄的麦积山石窟造像。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研究人员在修改完善《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的体例和样稿(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游客在麦积山石窟第4窟参观(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工作人员在麦积山石窟第133窟内工作(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麦积山石窟第133窟内的造像局部(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6月9日拍摄的麦积山石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麦积山石窟第133窟内的造像碑局部(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6月9日拍摄的麦积山石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麦积山石窟第133窟内的造像碑和正在保护修复中的造像(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游客在麦积山石窟第9窟参观(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麦积山石窟第13窟“东崖大佛”造像(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游客在麦积山石窟第3窟参观(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新华网)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