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第一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活动。 博兴县委统战部供图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三个“聚力”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聚力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思想政治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党政“一把手”牵头抓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列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
压实主体责任。制定出台民族工作党委(党组)书记述职评议制度,县委书记每半年听取各党委(党组)书记工作汇报,研究民族领域重要问题,以评议促工作落实;建立联席会议、信息研判、重点工作督查机制,督促各级各部门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研判,压紧压实属地责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增强思想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纳入党校、组织部门联合调训班次,融入各类主题教育全过程。今年以来,在全县1327个党支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近3万名党员参加活动。
聚力增进文化认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丰富活动载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成立“融心荟智”民族政策宣讲团,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动员各级党组织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山东省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竞赛,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重视文化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董永仁孝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挖掘现实题材,创作大型现代吕剧《连心锁》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用中华文化浸润各族人民心田。
抓实青少年教育。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扎实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各项工作。各学校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特点,开展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故事,同唱《爱我中华》歌曲,创作民族团结主题绘画、书法作品等系列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心灵深处。
聚力守护民族团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深化“红石榴”品牌创建。精心打造社区“红石榴驿站”,建成滨州市首家驻企“红石榴议事厅”。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成立“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协商议事、法律服务、联谊交流等活动。
推进互嵌式发展。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服务工作机制,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居住环境。创新开展“四维融合”,把社区党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融合、文体活动与民族理论政策宣讲相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困难群体帮扶相融合、志愿服务与群众矛盾纠纷调解相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流动人口融得进、留得住、过得好。
搭建“一家亲”服务平台。发挥“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教育活动平台作用,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精细化服务。聚焦群众期盼,协调解决各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入学等难题。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积极做好对口支援青海工作,开展文化交流和教育、医疗帮扶,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同时,主动对接就业中心、人力资源企业,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定期发布招聘岗位信息,进一步畅通各族群众就业渠道。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