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鉴 推动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历久弥新——中国“三大史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国际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本报记者 文静 发布日期:2023-10-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歌舞剧《玛纳斯》剧照。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歌舞团供图

来自内蒙古的乐队安达组合在音乐类综艺节目上表演《江格尔英雄赞》。 视频截图


动画电影《雪域少年》改编自史诗《格萨尔》,让青少年以电影艺术方式了解传承千年的英雄故事。图为电影《雪域少年》海报。 资料图片

  9月26日、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三大史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匈牙利、俄罗斯、蒙古国、吉尔吉斯斯坦、韩国等国家的近50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的传播与保护、传承与创新,凝聚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学术合力。

  《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大史诗”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一样,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2006年,“三大史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斯)尔》《玛纳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震撼人心的“三大史诗”相映生辉,传承不息,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滋养,还为世界文化贡献了华彩篇章。

  《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既是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也是欧亚大陆多个国家共享的史诗。当前,“三大史诗”的传承与保护面临新的机遇,需要各国学者交流互鉴、共商共议。本次论坛旨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史诗研究近10年的成就,推动“三大史诗”学术传承保护和研究的国际合作,系统探讨“三大史诗”的文本、传播、保护、传承与创新,展现史诗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价值和意义。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的篇幅体量、传承规模与流布区域之大,皆令人震撼。可以说,‘三大史诗’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与高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认为,中国非遗生长于民间,而口传史诗作为非遗的重要表达,是各民族的杰出创造和口头传承的“百科全书”,凝聚着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镌刻着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支撑。

  王福州表示,深入推动“三大史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对史诗赓续演进中当下状态的关注,更是将其置于世界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和诠释,是“三大史诗”永葆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保证,对推动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主任朝戈金表示,传唱千年的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与唐诗宋词、都江堰、布达拉宫等一样,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生动体现。“‘三大史诗’提供了宏大的艺术画卷,人物生动、情节曲折、卷帙浩繁,是民众诗性智慧的结晶。对于研究者而言,手抄本、口述本等丰富的文本,为史诗研究提供宝贵的文本资源。此外,研究者还要到广大民众中去,用心聆听史诗,与传唱人产生共鸣,这也是‘三大史诗’得以长久传承并葆有生命力的奥秘所在。”朝戈金介绍,中国史诗学是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优势学科,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充分认识、深入挖掘和深刻阐释“三大史诗”的传承、保护和研究工作,具有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等多重意义和价值。

  本次论坛分为《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3个分论坛,议题涵盖“三大史诗”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史诗的跨学科、多媒介转化研究,口头诗学研究,史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史诗的史料、档案、版本学研究以及数据库建设等。

  在《格萨(斯)尔》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既观照史诗的保护成果,也涉及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的经验和成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诺布旺丹从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文化保护3个方面,回顾所在团队近年来的史诗研究成果。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格萨尔学教研室主任索加本认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沿线都有《格萨(斯)尔》史诗传播和研究足迹,由此可见,《格萨(斯)尔》是一份多民族、多国家共享的文化遗产,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学术研究价值。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姚慧通过对《格萨(斯)尔》说唱艺人的观察,指出当今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变化会带来史诗演出的碎片化特征和说唱艺人记忆的模糊地带。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意娜则认为,进入数字时代的“三大史诗”面临从未有过的机遇与挑战,但人民性和创新性始终是口传史诗的核心特征。

  在《玛纳斯》分论坛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玛纳斯》研究室主任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介绍了《玛纳斯》“申遗”成功之后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他认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和相关举措在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巴合多来提·木那孜力认为,科技的进步使得史诗的传播途径更加多元,为史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此外,跨界合作和多元化发展也为史诗的传承和传播提供新的可能。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教授特尼奇特克别克·巧罗铁根详细介绍了已故“玛纳斯奇”居素普·玛玛依的《玛纳斯》演唱艺术史,并表示相关研究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吉两国的文化和学术交流。

  在《江格尔》分论坛上,多位学者结合创造性转化案例进行阐释。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蒙古族文学研究室主任纳钦对传统说唱艺人、乐队安达组合、少儿艺术团的《江格尔十二英雄赞》演述文本进行比较,认为各自的“转化”显现出不尽相同的“创造性”。新疆史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同古龙以百位民间艺人说唱史诗云端大赛、安达组合参加音乐类综艺节目为例,探讨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史诗传播。在文本研究方面,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乌日古木勒,将《江格尔》与《玛纳斯》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白图亚则将鄂温克族史诗《宝日勒岱莫日根》与《江格尔传奇》进行文本比较研究。此外,蒙古国学者孟克巴雅尔重点探讨朝戈金、斯钦巴图、艾特在蒙古国出版的史诗研究著作;匈牙利学者桑沙·伊斯特凡分享了中亚的史诗演述。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