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平:全域创建打造“升级版”丨创建经验谈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增瑞 张海军 发布日期:2024-01-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实施全域创建工程,打造“博南石榴红”品牌,“三个离不开”思想、“五个认同”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和宣传教育重点内容,利用“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干部讲堂”“万名党员进党校”“校园主题班会”等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培训,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潜移默化植入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制定下发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政治巡察、政绩考核,不断健全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

  深化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成功申报命名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基地17个。成立永平县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联盟,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命名79个单位、协会、企业、景区等为永平县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单位”和“博南石榴红”示范典型,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全面夯实发展根基。紧紧围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立足“绿色食品加工贸易集散地、生态文化新城”的发展定位,团结带领全县各族群众攻坚克难、奋勇前行。抓实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按照“一户一策、一定三年、分年实施、按季监测”的要求,落实到户到人帮扶计划。对龙门乡大坪坦村等5个乡镇的11个村实施重点帮扶,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广泛搭建平台载体。用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根本途径,积极搭建各民族广泛参与的创建平台。挖掘博南古道、永平黄焖鸡等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连续举办八届“云南·大理永平博南文化节”。鼓励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加强与上海、福建、广东等地的交流。抓好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县城建成公租房2000余套,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提供便利,确保流动人口留得住、融得入、过得好。改编制作推广《心肝票》《嘎迟哇》等一批文艺精品,使之成为各族群众广场舞“热门歌曲”,进一步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涌现出龙门乡“小平台”解决“大问题”、“小协商”彰显“大作为”等一批典型经验,全县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和综合满意度不断增强。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